王懷慶個展首次在美大型美術館舉辦

時間:2011-02-24 10:32:14 | 來源:博寶藝術家網

藝術家>王懷慶>相關報道>

導語:2010年11月18日—2011年7月17日期間西雅圖美術館將舉辦藝術家王懷慶個展。

王懷慶1944年生於北京。早在1970年代,他就以造型準確、線條流利的插圖聞名。80年代後開始在形式主義道路上思考與探索,從最早的求索變形構成到紹興的故園,再到解構明清的傢具,在藝術上經歷了“結構—解構—建構”三個探索階段,最終打破畫面邊框的疆界,從純粹的油畫到材料的介入和平面的擴展,從二維平面走向空間。尤其是近年來的巨制如《大明風度》、《金石為開》、《一生萬》(之一、之三)、《沒有家的傢具》、《天工開物》等,使他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當代藝術中最傑出、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多次在美國、法國、日本、新加坡、香港、台灣、義大利等地辦展。其作品為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北京市美術家協會及海內外收藏家所收藏。

王懷慶西雅圖美術館個展意義深遠:

2010年11月18日—2011年7月17日期間西雅圖美術館將舉辦藝術家王懷慶個展。此展構思的一部分是為了拓展“中國當代藝術”的視野。王懷慶在過去的30年中的事業功績與持續的發展,使其成為藝術史研究的特別個案。“在20年嚴格的訓練環境中沒有抑制王懷慶的創新,這都來源於他對中國傳統事物的敏銳觀察。王懷慶的作品為我們呈現出,中國當代藝術不僅僅是毛澤東所代表的文革創傷符號化圖景,還昭示出中國油畫不再是西方油畫的屈從者的突破。”

據悉西雅圖美術館是第一個獲得主辦王懷慶個展的美國美術館。西雅圖藝術博物館館長德利克?考維特(Derrick R. Cartwright)表示全力:“支援中國當代最傑出的在世藝術家之一王懷慶先生的此次展覽。不僅僅是當下最重要的委託,同樣也是博物館自1933年建立以來一直所堅持的對於世界當代藝術不斷追求的這種精神的傳承。”這個展覽獲的贊助商是贊助商為華盛頓基金會香港協會,還得到了元大財政控股和 TKG 基金會的支援。

英國評論家蘇立文先生曾評價:“王懷慶的藝術風格始終堅持根植于中華文化,更為重要的是他處於中國現當代歷史轉型時期而對自身文化的自省”,“吳冠中發現了江南水鄉白墻灰瓦的美,王懷慶則帶我們深入其中”。

他的作品不服從某一科屬的簡單分類---紐約藝評家芭芭拉?波拉克(Barbara Pollack)恰當的將其描述為“野性,不馴服的東方”---正如將“政治波普”,“批判現實主義”,和“新浪潮”進行分門別類的批註。

在中國藝術史中獨樹一幟的王懷慶

1998年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舉辦了具有轟動效應的“中華五千年展”---此展對中國藝術的傳承進行了充分而全面的梳理,只有兩件1990年代的油畫作品入選。其中之一便是王懷慶作于1996年的《夜宴圖-1》,這件作品的靈感源於(活躍于約十世紀的南唐畫家)顧閎中的著名原作。展覽選擇王懷慶的這件作品是因作者對於傳統的深刻理解和富有創造性的詮釋,而使此件藝術品極具鮮明的中國與當代藝術的雙重特色。

王懷慶在過去三十年藝術生涯中持續不斷的革新。從一個賦有不凡天分而接受嚴格教育的孩童到成為活躍于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同代人畫會”的領導者。他大膽的將激情與至美展現于畫布,抹去了革命現實主義的籠罩而將人性重新帶到文革後滿是創傷的中國。而此後,歐美的遊歷更堅定了這位藝術家的信念:“中國文化的傳承可以也應被視為當代藝術表達的一縷活水。他創造性的將中式傢具以圖像的方式進行演繹,將物體本身的核心靈魂鋪展于畫面,而使自然寫實主義難以企及。”

“王懷慶在中國藝術史中是獨樹一幟的。”這位元藝術家對於傳統主題的深度探討---詩歌,建築,自然---都將王懷慶堅實的定位在中國歷史性的傳承中,與此同時王懷慶更準確無誤的以視覺的方式表達出當代的審美意識。除此之外,這位藝術家的人生處於中國歷史上關鍵時刻的新紀元,“從文革時期到成為北京畫院的一員,這一時期正好鑒證了中國作為全球經濟發電體而在21世紀崛起的歷程,我們能從此展中看到廣闊的人文與政治面貌。”

王懷慶在90年代初開創了他非同凡響的與中國建築相關聯的系列力作---將精純的中國藝術視覺境界與抽象的構成情愫相結合而與西方視野相接軌。王懷慶的藝術風格始終堅持根深于中華文化,更為重要的是他處於中國現當代歷史轉型時期而對自身文化的自省。

年逾古稀仍在藝術創作之路上低調而求索的王懷慶

65歲的王懷慶,每日都會到他的工作室工作,這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的職責和熱情。作為中國最有成就同時也是市場最佳的油畫家之一,他的生活方式相當質樸,至今不用電飯煲,而仍用普通的鍋來燒飯。不同於中國很多有優異市場的藝術家,王懷慶沒有開設工作室,雇傭學生或助手大量生産,而只象帖商標一樣的在畫作上簽名。即便在他最多産的時期,比如1990年前後,一年大概只創作20件油畫。近年來,他的“産量”減少了,因為他常畫大畫,這些畫作每件都耗費數月完成。相對而言,較少的作品數量,或許會讓人問到,他是不是一位中國當代畫壇的“領袖”,因為沒有太多的作品來誇大他在藝術領域的深度與影響力。但王懷慶從來沒有擔憂在意過,甚至也沒有想過要收些弟子,搭建個平臺,來宣揚自己的觀點。他曾拒絕了多所名校的邀請任教, “我不知道怎樣教會學生有創造力, ”事實上,王懷慶相信每位藝術家必需要尋找自己的路,行如所言,他的老師吳冠中先生對其持續的革新和不為名利所迷的態度很是讚賞。

在過去的三年中,他開始了多個在構成與色彩上充滿革新的系列創作,當被問及他是否有任何目標時,王懷慶認為沒有,他的最基本意圖是要通過繪畫來表達到事物的情志,而藝術的革新常來自於他的身邊事物。實質上,王懷慶真正的標誌是他從凡俗事物中提煉出非凡的能力,每一種都組成藝術的謎題而需要不同的解決之道。他對藝術本身的完整和熱情使他遠離在商業化的猛攻之外,而更重要的是,他帶領我們走進了一個充滿真諦與崇高的溢美之境。

英國評論家邁珂·蘇立文如是總結:“是三個因素激勵了王懷慶:他對傳統中國及其與現當代世界關係的感悟;他自身的生命記憶;以及他對繪畫本質秩序的探討。”

邁珂·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將王懷慶藝術的成就歸功於他的個人品性:“王懷慶的作品正是結合了這種對人的感悟, “在孔夫子的學説中或許被稱為仁愛之”,其中包含他個人的天性和作為中國人的悟性,以及他那從躁動紛亂中創造出詩一般秩序的力量,使他的畫作如此令人所深深激賞。”除了藝術的功績,在中國藝術史中王懷慶獨樹一幟另有垣因。作為一位成熟的第參代現當代中國的油畫家,王懷慶的藝術發展有著自我的步伐與動力,這一現象在自信和對自我追求目標明確的老一輩藝術家中顯而易見。

西雅圖美術館對亞洲當代藝術的關注:

西雅圖藝術博物館在展示當代充滿活力的東亞藝術上有著悠久的傳統和歷史.在過去十年中,展館展出了包括徐道獲(Do Hoh Suh 2000),南宮堯卨(Johsel Namkung 2006)以及野口勇(Isamu Noguchi 2005)在內的眾多藝術家的個展,涵蓋多種重要媒材與文化,包括書籍藝術(2007),攝影和錄影(2005)以及纖維藝術(2007-2008)在內的各類不同藝術形式的展覽。我們所付出的這些努力都獲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些展覽成功的使民眾對於近些年來令藝術界矚目的來自中國,日本和南韓的現當代藝術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