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札記

時間:2010-12-10 13:56:45 | 來源:藝術中國

一幅好的作品,應該留下自然所不能替代的東西。即:我們因個人的喜好、性情、學識,對所感受的物象根據立意進行取捨、整理之後,採用相應的繪畫形式加之表現的結果。

油畫是舶來畫種,初學者大多看不到原作,因而在教學上只好上來就畫寫生,直接面對自然對象。這種學習方式極易養成“照抄”的習慣,容易把目標定為:像不像、準不準。事實上,“畫得像”與“畫得準”僅是學習繪畫過程當中的一種能力顯現,與藝術沒有多大關係。

西方的油畫教學最早是“作坊制”,徒弟臨摹師傅的畫;同樣的,中國的書法教學,開始要先“描紅”再臨帖,中國人講究日積月累的“養”,在描寫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字形的約束、筆的運轉與心身一體的和諧關係,然後再去寫字;中國畫教學也是先臨摹,臨摹一個階段以後再放手去面對自然寫生,其實就是在具備一種文化的傳承意識之後,站在一個高度上用繪畫的眼睛去感受自然。我們的油畫教學由於條件所限,開始就直接面對自然景象,這樣的起步容易把畫準對象當成繪畫的目的,養成被動抄襲的習慣。作畫不能蠻幹硬來,硬畫、狠畫不等於表現力。有人以為有感情就行,感情任何人都可以有。作畫不單單是表現感情,重要的是探索與之相契合的表現形式,積累繪畫表達的經驗。説話也是這樣,沒有陰陽頓挫,老重復一個意思,含含糊糊自己都説不明白,哪會有感染力?“有理不在聲高”,關鍵是表達明確、中肯、切中要害且詼諧生動,這樣大家才願意聽,印象深刻。《墨子》講:百工從事,皆有法度。也就是説,作畫要研究作畫的表現方式和方法,寫文章有寫作的方式和方法。方法多是前人給我們總結出來的,因此研究傳統、學習古人的經驗就是最好的方法,學習傳統不是學風格,而是研究繪畫表現的規律和表現力,思考如何把個人的精神情緒表達得清楚、充分。

商品畫大多價格低廉。儘管有些商品畫也畫得非常好,但終究還是商品畫,商品畫:沒有特點、沒有創造力,被重復加工。商品畫的生産過程是流水作業,像工廠生産的齒輪,精密且廉價。某些藝術品堪稱無價之寶,是因為它的獨一無二,它是性情、修養和技藝的結晶。同一個情景,因時間、情緒以及想法的不同,産生不同的處理方式和呈現效果,無法複製,不可替代。就像我們從小到大有不同的情感傾向和寄託,年輕的時候有朝氣有活力,年齡大了就顯得厚重老道。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必然代表藝術家每個時期的特定狀態。如此也奠定了藝術品的特定價值。

單從畫面上講,如畫面上出現幾個人物形象都是一個模樣,那就沒必要畫了,畫一個就足夠了。畫面裏一但出現相同、相近的形與色,就顯得重復、弱、散、沒特點,這一區域就容易喪失表現力。比如漢字,一篇書法作品中相同的字肯定有著不同的寫法。方塊字中的三橫“王”字,橫畫的粗細長短距離都不一樣,就為了求得變化和生動。從起筆運筆到最後收筆的過程,一波三折。起筆藏,收筆回,韻味感覺便盡在筆意之中了。

在藝術規律的運用上,東西方是相通的,包括每一個細節,藝術中的細節最能體現一個藝術家的感受是否深刻細膩。偉大的藝術必然隱藏著偉大的細節。中國傳統山水畫中所蘊藏的詩一般的意境,自兒時起,便一直縈繞著我。畫風景寫生時,隱約有一種信念在默默指引,那就是中國山水畫精神。幾百年來,它浸潤著中國人的審美意識,體現著人與自然的情懷和意志。我相信油畫風景畫的未來,相信人物畫和風景畫在藝術表現上不分伯仲的意義。歷史上沒有題材的好惡之分,有的只是作品本身的優與劣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