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京 擁抱有潔癖的藝術

時間:2010-03-12 13:51:26 | 來源:《時尚芭莎》

藝術家>向京>相關報道>

  向京説她的藝術是有潔癖的,她只雕塑自己認為美麗的形象,雖然在大多數人眼裏很多作品都透著怪誕;在誘惑縱橫的藝術圈,她堅持只做純藝術,拒絕那些能來快錢的“行活兒”;當她認為教育體制壓抑了學生的才能,她寧可辭去這份工作;就連生活中,她也直言不諱自己更喜歡和長相漂亮的人打交道……

90年代初,在北京的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羅丹雕塑展是當時藝術乃至文化圈裏的一件大事,十塊錢一張的門票與當時的物價相比並不算低,可每天展館裏卻擠滿了從各個城市湧來的藝術愛好者和偽愛好者。在那座巨型雕塑“影子”旁,聲嘶力竭維持秩序的保安怎麼也攔不住近乎瘋狂的人群,但凡可以夠到的地方,都擠滿了一隻只手,除了那裸露的碩大陽具 ……中國人對藝術的渴望和對某些藝術形式的莫名恐懼那樣對立地體現在了這場宏大的藝術盛宴中。

很多藝術青年都帶著速寫本扎進展館連看五天,二十齣頭的向京當然也加入了這場朝聖的隊伍,“我當時感覺挺慚愧的,因為自己竟然很平靜,沒有像同學、朋友那樣心潮澎湃。”人群的狂熱和擁擠,沒有讓向京決心“做一個羅丹那樣偉大的藝術家”,卻讓她下定決心要把純粹的藝術堅持到底。

與父親平等交流的童年

向京的父親畢業于廈門大學,母親畢業于武漢大學,他們同樣都是中文系的高材生。50年代,這群出類拔萃的優秀畢業生,被分配到了北京,組成了新中國文聯意氣風發的青年知識分子圈。父親在電影家協會,母親在作家協會,同一大院裏還有美術家協會、音樂家協會的工作者們,那是文藝百花齊放的年代,他們由此相識相戀。1968年,向京出生,父親是家中的長子,因為覺得姓向很特別,他提出孩子跟母親的姓,對於大男子主義傳統根深蒂固的福建人來説,這個舉動讓周圍的人難已理解。但自由、平等的成長世界給了向京平和的性格和恣意生長的才華。

弟弟出生不久,因為父母被下放幹校,不得以把姐弟倆送回福建老家,讓奶奶照看。直到向京5歲才回到父母身邊—張家口外文聯幹校的所在地,當時,華君武等一批美術界的名人也在那裏勞動。不久母親隻身帶著兩個孩子先回了北京,而父親是最後一批才從幹校回來的。回了城,卻沒有給安排工作,30多歲正是最當有為的年紀,卻被迫賦閒在家,他心中的苦悶無以排遣,就帶著同樣閒在家裏等著上小學的向京,滿北京城地逛。

那是向京童年最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她清楚地記得,父親跨著在幹校自己組裝的28捷克自行車,載著她,騎一站多地去買那種散裝的啤酒,然後父女倆坐下來對飲閒談。一個心事重重的大人,跟六七歲孩子能聊些什麼呢,可是,這種平等的交流方式,讓向京早早就有了生而為人的自尊和驕傲。這種從小引發的思考模式對向京的作品有著巨大的影響。“我的作品很多展現的都是自外而內對人性的一種思考,平常琢磨的也儘是人從哪來,到哪去的終極問題。”

第一次勝利與第一次失敗

初三那年,進入叛逆青春期的她,已然完全不能夠忍受普通中學的那種秩序,在文化課上總是心猿意馬。藝術院校提前招生,當四月畢業班同學還都處在極度崩潰的臨考狀態時,一天,老師走進來説:“同學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們班的向京同學考上了中央美術學院附中,讓我們來祝賀她。”全班五味雜陳的目光刷地一下投射過來,向京立刻站起身來,背起書包,扭頭直接走出了教室,“終於可以自由了,我就再也沒回過那個學校,後來連畢業離校的手續還都是父母幫著去辦的。”向京笑著回憶起當年的小得意,“那時是小孩,特別得不懂事,也不管這種舉動是不是會傷害了誰。但是,考上附中這件事,對於我是很大的釋放。”

附中的入學考試是畫人物頭像,向京的狀態特別好,“左右看看,都沒我畫得像嘛。”可是真等上了附中,壓力驟然出現:前兩屆沒有招生,能考上的都是從全國選拔出來練了許多年畫的品學兼優的學生,更多的還有藝術世家的子弟,他們不僅在專業上比半年突擊趕考學出來的向京水準高很多,和老師們也是熟悉的,時常能得到更多的關照。“而我們這些沒有什麼背景的學生,簡直就是局外人,看起來都像孤兒似的。”強烈的自卑一下子淹沒了她。什麼都不如別人,她只有瘋狂地學習,附中圖書館學生每次可以借6本書,她就每天借6本,全看完第二天再去借新的。能在《人民文學》雜誌擔任編輯的母親那裏接觸到先鋒小説,在父親單位的電影資料館看到實驗電影的拷貝是她接觸前衛藝術的最大優勢。

附中每學期都要下鄉實習,當時叫體驗生活,那是向京最喜歡的日子,早上5點她就爬起來,手都凍得伸不直,在外面畫朝霞天光……幾年裏她跑遍了北京周邊的省份,在陜北黃土高原的蒼茫天地之間,一個人跑到最遠的空曠無人的地方擺開畫架寫生,毒辣的太陽毫無遮擋,幾近中暑的半幻覺狀態裏,面對遼闊廣大的世界,“突然,我就會想,你坐在這裡,在做什麼?世界這麼大,人顯得這麼小,就像一粒塵土,卻依舊存在著。”這種蒼茫的存在感,對人生意義的終極追問,讓她坐在自己剛畫好的小畫前號啕大哭。“這是城市生活所不能感覺到的體驗,是對心靈的洗滌,”向京説,“那時候,覺得簡直有一個凡.高的靈魂在心裏,人活著就是為了燃燒。”附中是她的黃金歲月,她特別慶倖,自己的青春期能在這種環境裏度過,家庭和學校給了她足夠的自由、極限的體驗,告訴了她在藝術生涯裏面值得花一生的時間去追求的價值所在。那種80年代理想主義的藝術熱情,完全不功利地、嚴肅地看待藝術的態度,是父母、師長到整個社會的環境所帶給她的,與其説那是種精英文化式的態度,毋寧説是一種更為純粹的,更貼近人生本質的態度。

從附中考中央美院,第一年向京選擇了版畫係,卻意外落榜了,她含著淚跟好朋友説:“我以後再也不搞藝術了。”她一直喜歡電影,父親又在電影製片廠,就決定去試試做電影。可是真做了才發現那完全不適合她,不僅圈子複雜,而且不是個人能夠完成的工作。信心全無的第二年,依舊沒有考上,雕塑係有初試復試兩關,那年甚至連初試的榜單上都沒有她的名字。這是她驕傲人生的嚴重挫敗,結結實實的打擊一下子打掉了她浮躁的心理,她開始去參加一些考前培訓班。在那裏結識了一些“考學戰友”,比如後來成名的油畫家章劍,那時他們都是些“民間高手”,文化課很糟糕而畫卻畫得不錯,他們像個小幫派成天混在一起,若是想找女孩做人像模特總是向京跑過去和人家交涉。向京開始學章劍的畫法,那是和她在附中時習慣的刻板的或是玩技巧的畫法完全不同的風格,可以畫得很隨意卻有感覺。第三年,向京以雕塑係專業第一的成績,考上了中央美院。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