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向東畫作展現納西族神秘文化

時間:2010-01-18 12:34:03 | 來源:中國民族報

藝術家>和向東>相關報道>

大鵬鳥是納西族東巴教中重要的保護神。

品以東巴象形文字“男女相擁”符號為主,還以“雙魚、心、男女起舞、家”等與愛情相關符號組成畫面。

作品以求福儀式中的木牌畫卡上“神花、海螺、寶壺、法輪、寶傘、祥雲”等圖案符號和象形文字組成畫面。

納西象形文在納西語中稱為“斯究魯究”,意思是“木石上的痕跡”或“木石上的記錄”。作品以殘缺不全、難窺全貌的東巴經卷和木牌畫上的各種原始形象和文字符號組成畫面,那些刻寫在木石上歷經千年的文化痕跡若隱若現。

  

4月16日,納西族畫家和向東的《印象·心經——納西象形文古國之記憶》油畫展在北京至高美術館舉行了開幕式。展出的《痕跡系列》、《東巴聖典系列》、《東巴秘笈系列》等畫作,著力刻畫納西族東巴經卷中的各種形象和文字符號,運用油畫的形式以及既寫實又抽象的手法,表現出原汁原味的納西族文化魅力。

開幕式上,至高美術館館長林青介紹了和向東對納西族東巴文化的藝術表達與他的藝術成長經歷。展覽為期10天。

據介紹,和向東現在是至高美術館的專職畫家。他一直癡迷于納西族東巴文化研究,以獨特的繪畫視角,以一種源於祖先藝術靈性和民族情感的原始視覺符號去詮釋納西族先民魅力猶存的神秘文化,不倦地表現其民族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流露出他對本民族文化的摯愛。

策展人語

我以前所結識的一批納西族畫家差不多都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他們大多接受過美院等高等藝術院校的教育,具有堅實的繪畫功力,有相同的美學見解和共同的探索形成的藝術追求。它一齣現就以其獨特的美學傾向和特殊的藝術魅力引起世人的關注。而和向東是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青年畫家,他原來就讀于浙江大學的藝術設計專業,只因迷上美術學理論而走上了創作之路,沒有學院派的背景。他的家鄉雲南麗江現在已是聲名鵲起,納西族東巴文化作為世界記憶遺産已聞名海內外。作為年輕一代的納西族畫家又該怎麼表現東巴文化呢?這個學藝術設計的年輕人以設計師的獨特眼光和思維,一開始就與“現代東巴繪畫派”的中年畫家群體拉開了距離。其作品在保留古老的東巴繪畫藝術的基礎上,在作品中運用書寫東巴經卷的各種形象和文字符號。用當代人的思維觀念和審美意識,運用油畫的技法來表達。畫面大多用平面設計的構成原理,以裝飾性的、形式感極強的、既寫實又抽象的手法表現出原汁原味的納西文化。即使拋開作品主題內涵,依然可以從他的作品裏感受到一種神秘、古樸、深沉的歷史基調。因4年前他的創作是在平面設計為主的業餘時間裏完成的,而真正投入精力進行專業創作是近兩年的事,因此,他現在處於學習、吸收、探索創作的過程中。

(林青——北京至高美術館館長)

訪 談

記者:你為什麼會以東巴文化的內容為繪畫主題呢?

和向東:我常常被那些源於先祖創造,散發出松香竹韻、煙漬斑斑的象形文古籍中的各種象形符號所感染。那些來自遠古祖先遺留下來的帶有藝術靈性的原始視覺符號,在我心靈深處翻騰起難以抑制的創作衝動。

記者:你會去了解和學習東巴文嗎?

和向東: 東巴文化集納了積澱千年的納西文明,東巴文字是東巴文化的靈魂。而它們在東巴文化中的體現,首先便是東巴教這種原始宗教,創造了圖畫象形文字來書寫一系列的經文典籍、神話、詩詞,其中涉及生命的創造觀、世界緣起觀、生死觀、自然生態觀、天文觀、地理觀念等。當時的納西族人和東巴們按照文化生活的需要,創造並繪畫出1400多個單字,當中有的代表一事一物,有的表示一段故事,還有共同應用的情況。沒有學術理論依據,也沒有良好的繪畫基礎訓練,他們純粹依照想像力,大自然賜予的財富——日、月、星、辰等的啟示,從而創造出一套與當時社會同步需要的符號圖案——圖畫象形文字。時至今日,它們仍然還活著,老東巴們和一些研究人員仍能對其書寫朗誦,令世人驚訝,也成為人類古代生活的活字典。東巴圖畫象形文字是一種仍在使用的古老的文字符號,被稱為活著的象形文字,是人類發展史的原始圖畫。由此看出東巴文字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每一個東巴文字都是很美的一幅畫,直接將它作為繪畫元素就不難理解了。所以我就回避不了去學習東巴文字,當然只是從我創作需要出發去學習,還談不上研究。

記者:你為什麼會想到用油畫形式來表現東巴文化?

和向東:7年前認識北京至高美術館館長林青先生後,他建議用油畫來表現東巴文化,從那時起,沒畫過油畫的我開始了油畫的創作。説實話,我一直認為不適合用油畫形式來表現東巴文化,不過經過多年的嘗試,我現在有了一種“重彩油畫”的意味了,比較講究畫面的偶然性。雲南重彩畫派的斑斕厚重和富麗的色彩表現效果我一直很迷戀,我力圖想把這些色彩感覺用油畫語言表現出來,當然還處在摸索嘗試中。雖然都是油畫,但與專業油畫家的作品相比,我的“油畫味”不是很濃,也許這就是我的作品特色吧!

記者:你這次展出的作品都是以比較抽象的手法在表現東巴文化,以後在題材和手法上會不會有一些轉變?

和向東:我特殊的從藝經歷使我還處於學習、吸收、探索的過程,所以以後的風格和題材都會有一些變化吧。比如兩三年後,我想推出一批表現環保主題的系列創作: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是東巴古籍和民間信仰習俗的一個基調,也是納西族古典文化藝術的一個審美範疇——東巴經裏的“祭署”儀式、納西生命歸宿觀、納西民間的古老輓歌等等無處不見納西先民的心靈睿智主題——“人與自然同體合一”的人格理想。再過幾年還想推出一批以東巴神話故事為主的人物創作。

記者:你是學藝術設計的,在創作這些作品時有哪些優勢和不足?

和向東:的確,我不是學繪畫專業出身,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訓練,這説起來有些遺憾。當然,從另一個意義上講,對一個搞藝術的人來説,我也沒有一些條條框框的束縛,所以,我畫得比較自由,很能放得開,自己想像的空間也多。其實講究裝飾趣味和形式感的現代設計美學自始至終還是影響著我的創作,甚至我把創作當做設計來完成,後來到中央美院研究生班深造了兩年後,專業表現技巧比以前好了,畫面處理能力變強了,但設計思維一直還左右著我。

記者:你出售過這些作品嗎?

和向東:兩年前至高美術館給我提供了非常好的工作室,我這兩年是靠兼職搞點平面設計掙點生活費,主要時間都在從事創作。生活雖然比較清貧,但我很滿足於這種現狀。不過,在這次至高美術館的畫展中,我真沒想到好多人都非常喜歡我的作品,甚至也有購買意向。我想這也是好事。(記者 吳艷)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