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巴象形文古國裏的守望者——納西族畫家和向東的藝術世界

時間:2009-12-30 15:50:52 | 來源:中國藝術報

藝術家>和向東>相關報道>

或許因為納西族性格的影響,在繁華紛擾的京城西北角,和向東一直獨守畫室,並不為人所知,直到近日他的現代油畫藝術作品展在北京至高美術館舉行。展覽以“印象•心經——納西象形文古國之記憶”為主題,展出了他近5年來創作的50多幅具有強烈地域特色和濃郁民族風情的作品。

他在這些作品中,用當代人的思維觀念和審美意識,刻畫了被稱為“世界記憶遺産”的東巴經卷中的各種形象和文字符號,藝術地詮釋了納西先民的藝術靈性和民族情感。在這些作品面前,我們面對的不再是一幅幅圖畫,而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一段悠遠的歷史和一部燦爛的文化。

和向東是納西族人,納西名叫余嘎若。“我是一個生長于麗江鄉村的納西人,一個離開故鄉多年的遊子,一次次的在夢裏尋找祖先遺留下的浩瀚如海的古代秘籍。”在《創作獨白》中,他這樣介紹自己。正是東巴文化的潛移默化在他的內心留下了最初的文化印記。在從比較美術學的角度對東巴藝術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他逐漸認識到本民族文化的繪畫藝術價值,並最終闖進了現代繪畫與東巴文化相交融的藝術世界。他説:“每一個東巴文字都是一幅很美的畫,時至今日,這些文字依然活著,以東巴文字符號直接作為繪畫元素並不難理解。”

身為納西後民,祖先創造的神秘“象形文古國”令他神迷目眩、思緒萬千。“那些用竹筆和銅筆書寫的古樸而稚拙的上萬卷東巴經,那些斑駁迷離的色彩、粗獷樸拙的線條、誇張幻化的神祗形象,正記錄著納西先民對人生的苦思冥想,對人與自然關係的不斷探求,對天地鬼神、萬物起源的理性解釋,對天文地理、生老病死的初步探索。”儘管不是從事納西學研究的專家,但是對於納西先民的智慧和情感,他卻有自己獨到的感悟。他從繪畫角度重新詮釋了東巴文化、東巴經卷,紙牌畫、木牌畫、卷軸畫中的各種文字符號和形象都成為他創作的主角。

他的作品在主題上分為痕跡系列、東巴聖典系列、東巴秘籍系列等,從命名即可感受到一種厚重的歷史感,作品還有意地渲染了松香竹韻、煙漬斑斑等原始的印象效果,因而深沉玄奧、典雅高貴、古老神秘也就成了作品的基調。同時,畢業于浙江大學設計專業、從事平面設計工作多年的經歷讓他自如地運用起並列、分割、迭壓、對稱、穿插等裝飾性造型語法來結構畫面。可以説,這些作品既有忠於原型的原汁原味,又有了幾分“印象”遺韻,為眾生喧嘩的當代生活吹進了一股幽遠而古樸的氣息。這些獨具納西元素的作品悄然流露出了畫家的內心律動和對本民族文化的摯愛。他將遠古祖先遺留下來的帶有藝術靈性的原始視覺符號,幻化成一幅幅酣暢淋漓的油彩作品,並希望通過它們,讓精神穿越歷史的阻隔在繪畫中與祖先相會。畫面當中不知不覺間流淌出的東方式宗教情感,令觀者感動,催動他們去關注和了解東巴文化、納西文化。

在表現本民族文化方面,和向東並不孤獨。在他之前的“50後”、“60後”納西族畫家已經創造了現代東巴畫派,使古老的東巴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以其濃郁的民族特色引起國內外美術界的關注。這也正是他的期望,他期望“能夠通過繪畫,傳達出納西族人民在人與自然的天人合一、人與人的和合平等、物質生活的崇檢惜物等方面的文化價值”。“以後的生活或許會有這樣那樣的變化,但是表現東巴文化是我永遠不會改變的主題。”和向東如是説。

越是民族的往往越是世界的。我國的民族文化資源極為豐富,如果每個民族的藝術家都創造出適合當代審美又搖曳著民族風姿的藝術,對於中國藝術和世界藝術來説,該是何等的盛事!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