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寒詩選》後記

時間:2009-12-03 09:20:26 | 來源:藝術中國

藝術家>徐寒>相關報道>

後 記

我女兒若昭高考,而難得有這麼一段時間,辭應酬、不遠行,在京中寓所呆上幾個月。侍讀之暇,偶然翻閱近幾年的題畫詩書,行吟卷懷、隨筆賦文,便索性整理出來了。與癸未年初出版的《石竹話語》、《石竹韻語》相續接,此輯名曰《石竹行吟》,權當這幾年心緒、心境的寫照記錄。

每作書畫,我喜歡自題詩書跋語,以盡餘興。中國文人畫歷來多見題畫詩,或格物言志,即景抒情,一吐胸中真言;或聊作畫外之音,言畫境未及之意;或詮釋一種人文品格,袒露一種人文情懷;或追求一種閒情逸趣,尋世外幽樂......這己成為中國文人繪畫的傳統,也是我喜歡的一種表達方式。在我看來,即便是塗鴉,這也會使之書畫多了幾分思想內涵和精神生命,能讓作品所體現的詩意畫境、詩意書貌,喚起某種缺失和淡忘的人文記憶。

對畫,我只是喜歡;對書,我只是愛好;對詩,僅有點感覺,都沒有經過什麼專業訓練,所以,自己從不輕言自稱書家畫家詩家。但也可以因此而沒有什麼約束,也不受什麼約束,心也輕鬆,書畫起來也輕鬆,畫題書咏也是信口來。每每興之所至,率性而求自然,又何必斤斤于工拙而為其所囿呢?真是自由得很。不懷邀賞之心,不去低眉事人,不唯權勢是從,當然也不願去迎合什麼而去創作。行藝文之途,而應儘量減少得失之念,這精神是解放的,思想是自由的,人格是獨立的。在我看來,藝術在本質上就是自由的象徵,是對自由的確認。藝術的重要作用,恰恰正是它作為主體的自由的希求,從壓抑和危難中恢復人的生命力。換一句話説,沒有心靈的自由,沒有藝術的自由,這藝術也就沒有什麼特別的價值和意義了。所以,這藝術的學習和創作,成為我認識世界,忘懷世界,或自我滿足的一種“神遊”。書為心畫,畫為心跡,秉筆直書,胸臆直抒,又不為生計所困憂,是自由生命的體現,我因此而感受到生活的快樂。

當然,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不等於説不去學習、不去思考、不去感悟。近二十年來,我多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的學習、整理和編撰,應該説,對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傳統藝術也有了一些了解,多有見聞,而有點心得。對當世名賢,也有不少識見。世人多言評我之書畫得之聰明。不笨或可以為是,聰明卻從不敢茍同。擺脫名索,更當以棄聰明而就智慧。于藝言,聰明人還須下笨功夫。嘗求己自謂,平時多讀古賢書,不可無古人也;創作時則不應受束縛,落筆則可無古人。有古人,學問方可益增,而無古人,自己的精神才出得來。路途雲遮眼,不能登高望,只好不在此山中了。

此時,女兒正在參加高考,是最後一門英語考試。考場外,我坐在車中寫這篇後記, 以打發等待的時間,消除期盼中的些許焦慮。車窗外,斜風細雨,車內則濕熱氣悶。於是打開車窗,一任雨濕衣衫,雖有寒意,亦覺清爽。女兒説,高考後她要讀讀這本陪她復習期間而整理輯選的詩文書稿,我説,好!但不知女兒能否從中讀出一點她所需要或有用的東西,不知能否從中加深對她父親的認識和理解。無論天晴天雨、天熱天寒,我只願那雙隱形的翅膀永遠載著她飛向她嚮往的地方......

 

                                                                                2009年6月8日下午記

                                                                            于北方交大附中高考會場外車中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