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萌動”研討會選

時間:2009-10-30 11:38:05 | 來源:藝術中國

ID為15685的組件出現問題!

北方·萌動

——王克舉的油畫藝術

看過了克舉兄的近作,眼睛為之一亮,只仿佛混沌初開、紫氣東來,繼而感到了作為城裏人久違了來自神經末梢的異樣。克舉的風景始終飽含著真實的自己,四季分明、調性清朗,憨厚純樸、熱烈濃郁,既閃爍著印象派的外部光色,又穿插著結構上的內在關係;既揮灑著表現主義的自由狂放,又吟誦著田園牧歌般的清醇雋永。克舉的夫人閻萍曾經對我説,他至今仍在堅持寫生,我聽後不以為然,直到我面對這些大大小小的直接來自於寫生的畫作時,才為他的執拗和倔強而陡生感動。他如此這般單槍匹馬列、翻山越嶺、手提肩扛地進行著原始的勞作。於是,我似乎發現了克舉作品之所以槍眼的答案所在:他——是農民的兒子,正如節氣主宰著農民的命運一樣,四季的鄉土,早已浸淫了他的精神和骨髓。與其説克舉的創作過程是對景寫生,不如説那是他歷練生命後的精神回歸。

——李向陽

克舉從小生長在農村,這麼多年來,他始終保持著淳樸的生活狀態。他的畫中可以看到一種明確的文化選擇和文化定位。雖然他曾在不同方向的藝術上游移過,但畫中流露出的淳樸始終沒變。他是一個系統地接受過學院派繪畫訓練的畫家,他在繪畫上有堅實和深厚的基礎,但是卻從未受到過學院派的約束。他在藝術上的轉變可以歸納為從規矩到自由,從傳統到現代形態的轉變,並逐漸顯示出他成熟的藝術個性。

他近年來的藝術作品有自己鮮明的藝術主題,這是由他的文化根源所決定的。例如高梁、玉米、棉花等等這些尋常題材,他卻畫得津津有味。他對生活形態有獨到的挖掘和表現。他畫作中表現的日出日落、四季交替等等都體現了他對於自然界的微妙關注。畫家應該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找到更真實的自己。他的作品始終保持著一種率真、質樸、鮮活、自由的狀態。他説自己經常亂畫。這也説明瞭他的畫從有到無法,忘情恣意地在作品中呼吸。我感到畫家能夠在作品中隨心所欲地表現個人的情感,但又不缺乏有規律的形式凸現,這一點很不容易。

——楊松林

記得好象是俞曉夫形容過:王克舉象坦克車,身體很結實。寫生時,他總是身上背著畫箱、很大的畫布到處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本人很喜歡他的作品。他的色彩非常感人,這是他獨到的地方。他的色彩確實非常的洋氣。有時我想,他畫裏的一些色調比較難畫,例如綠色調、紅色調,但他處理得非常和諧,整個色調也顯得濃郁而優雅。他在表現風景時有自己獨到的理念和追求。有時候,我在旁邊看他寫生,就會産生這種感覺。他的構圖安排也不一般,令人印象深刻。

他的畫非常“洋”、“洋”中帶有“東方意味”。“後期印象主義”對他的影響比較大。這種“洋”,是他接受表現主義的方法後回歸東方精神的表現,有些高更的味道。作品在色彩上強調主觀表現法,這類作品構成要素總的來看就是色塊和線條,這在王克舉的作品中表現得很充分。不足的是,畫面中的小鳥、荷花等這种太具象的東西表現方法不夠理想,有些不夠整體。我認為奔放、強調整體、不拘小節是克舉作品的特點,畫“土”的東西畫“洋”的味道比較好,很有個性。

——朱國榮

對於畫家而言,風格是比較重要的,克舉近期作品的風格可以説是以往畫風的突變,這種隨心所欲,對自然景象極富表現的畫面應該是他寫生後的創作,而非閉門造車。看了他的畫後,覺得他離抽象畫的距離不遠了,他的作品不太強調空間,而強調平面,更注重色塊的搭配和構成。從畫中可以看出他對西方繪畫有過深入研究。

王克舉的作品給人的感覺非常現代、清新。他是一位浪漫、樸實而又抒情的畫家,從他的畫中可以透露出山東文化在當代社會出現的變化。他的作品是屬於中國的油畫,這一點非常不容易。油畫是一個外來的畫種,他的畫令我想起了王頡音與吳大羽的作品,作品都不寫實,都是在總結了西方現代繪畫後形成的新的圖像,這一點在克舉的畫中表現強列。現在所謂社會轉型帶動了文化轉型,每個國家常常面臨著兩難的境地。我曾經與張桂銘談到寫實的問題,大自然中非常具體的東西,例如秋葉落地,很難用寫實手法表現出這種意境。這種矛盾,常常糾纏著畫家。王克舉從寫實走到今天這種風格很不容易。他要拋棄很多已有的東西,畫中運用了中國畫“沒骨法”畫樹梢、鄉村植物等,反映出中國油畫上的新成就。本人對他的努力非常讚賞。

——謝春彥

 


克舉的油畫色彩不是從生活中來的,儘管他經常畫寫生,但又是從生活中來的。這兩點很矛盾。繪畫就是如此,從生活中來又不是生活中的東西。例如,齊白石畫蝦、畫老鼠偷油這類作品,素材可以説是從生活中來,但實際又不是生活現實的東西,經過了藝術的加工和處理。王克舉畫農村常見的景物,實際也是在畫自己,他用色彩打動人。從情感上來講,克舉生活在農村,對農村生活充滿了深厚感情,他的色彩是經過了美術學院專業訓練後創作出的色彩,作品表現的灰色,灰到不能再灰,但組合在一起又是亮的。畫中每一根樹枝都充滿了克舉的情感,繪畫要有感情才有氣息,氣息是衡量作品的重要因素。

我感到他的畫很複雜,説“土”又有“洋”,説“現代”又有“傳統”,説抽象又有寫實,這實際就是從生活的提煉中得來的。但它不是生活的翻版,卻又充滿了生活味。這種複雜的矛盾可能就是畫家生活的反映,一方面畫裏表現了農村的情景,另一方面畫家本人又受到了來自學院派、外國繪畫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在畫中表現出了這種成長的經歷。成功在於真實,這既有農村的東西,又有中國文化中似與不似之間的東西。

——王頡音

色彩對於畫家而言比較敏感。王克舉的色彩表現能力很強,畫面的各種基本元素都組合得比較好。如果畫家對色彩有感覺,對畫面的整體控制能力強,那麼畫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他的畫的色彩冷暖,互相呼應方面有個人的語言。我本人比較喜歡他那類大結構的畫。那些作品主要是散點構圖,整體效果平整,沒有大的明顯構成的東西,大色塊基本勻稱。王克舉對色彩感覺厚實、有質感、不飄浮,整張畫就象壁毯,不是因為色彩的亮度,而是因為厚重的質感。以前看過他寫實的作品,近期的這些作品,可以看出他對色彩較強的敏感度。我曾經看到許多畫家想從色彩裏面走出來,但是很難,王克舉的色彩就比較好。非常希望能夠看到克舉平時畫畫的樣子,希望能夠與他進行一次深入的探討。

——張正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