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舉自述

時間:2009-10-30 11:36:48 | 來源:藝術中國

ID為15685的組件出現問題!

十年前我畫了一批造型敦厚的人體畫和富有鄉土情調的風情畫。隨著時間的推移,淡了的鄉情,使我在以後的日子裏無法再去重復過去了。究其原因,一是描摹自然的痕跡太重,而是過多地注意情節性和文學性,三是對造型藝術規律研究的太少。一旦故事講完,一切都變得索然無味了。

一般學畫都是從寫實寫生入手,而想擺脫既定的習慣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從模倣自然到主動地組織畫面,是一個艱難的探索過程。我渴望能從風景畫中找到突破口,來實現自己的想法。我的興趣開始由對立體空間造型的研究轉向於畫面形式因素的探索,畫面中所體現的文學性情感也由對畫面的繪畫性的興趣所替代。在以往繪畫中更多的是對自然的造型和自然的色彩依賴,而很少去注意畫面中的形色關係。如自然中的形狀本是重復或接近的,我會不假思索地不做任何處理地照搬上去,自然中的色彩放到畫面上是否協調也很少考慮,僅是憑習慣經驗和感覺去畫。當我開始考慮畫面問題的時候一切都改變了,它迫使我很理性地把文學性轉換成了畫面形式,把情感變成了筆觸和肌理等符號性的東西。當我聽到不同音樂、看到不同景色時,心裏會産生異樣的感覺,此時不同感覺的線條和色塊會有秩序地流於筆端,從而表現出不同的視覺符號,情感的資訊也會因筆觸變化瀰漫于整個畫面。這是一種暫態即失的、原本的、細微的感受和情感的最直接的表達,是心與境、情與畫的親和關係。

我的每一幅作品雖然都來自自然,但已不是被動地照抄對象,而是有選擇地去畫了。對我來説自然對象越多越亂越好,它能為我提供豐富的參照和情感的啟發。按照我的感受和作畫的規則,我可以在雜亂中整理出一個新的畫面視覺次序來,並賦予畫面新的理解和意境。不同的形狀和生長結構是構圖的需要,不同的紋理和質感則變成用筆和肌理。斑斕多彩的景色為畫面提供了豐富的色調參照。畫面中存在著許多像書法和水墨畫中所要注意的問題,也就是單純的寬窄、大小、曲直、乾濕、濃淡、虛實、厚薄、強弱、秩序、結構和氣、勢、韻等。這些就是我處理畫面時所注意的基本規則和正在努力去做的事情。

這種形式因素的探索實際上是對繪畫表現力和繪畫語言轉換的研究牛市一個藝術家終生要做的事情。我現在畫畫必須面對實景進行寫生,必須在一種氛圍中去調動作畫情緒,因為只有此時此景,只有那具體的形象才能打動我。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感受那神奇的、生機勃發的生命力和一望無際的田野山川,會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驚喜和靈感。我猜想當我的心境真正融入自然中的時候,或許才能體驗到進入忘我境界的感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