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社會公共教育資源是實施教育多元化的重要途徑。筆者在美術教學活動中長期堅持美術館直觀教學,利用美術課時間,讓學生走進藝術的殿堂,帶領學生到美術館、博物館中欣賞各類美術作品,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體驗,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們在鮮活的實踐參觀中感受藝術的魅力。
提高感知能力促進形象思維能力發展
筆者曾在《山水畫意境》課中,帶領學生們走進中國美術館,參觀“人文·北京——中國山水畫邀請展”。通過近距離觀看山水畫作品,輔以教師對中國山水畫的悠久歷史和發展歷程的介紹,使學生體會到傳統山水畫向以表現社會生活為目的的水墨山水畫轉變的過程,了解山水畫畫家在用筆墨描繪山河新貌的過程中,是如何開拓山水畫的語言效果、提升山水畫境界的。
筆者認為,直觀教學是美術課程的全新教學方式,美術教學內容只有建立在某種直接的或派生的感性基礎之上,才能被系統地表達出來。充分利用社會公共教育豐富的課程資源,為學生帶來最為真實自然的視覺效果,使學生身心處於高度活躍的狀態,能夠與藝術作品達到和諧的情感交流。通過感性、直觀和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方式,把抽象的藝術理論和知識融于對具體作品的分析講解之中,使學生在知識與情感上有一個緩慢的凝聚和擴散的過程。通過欣賞獲得內心的愉悅和情感上的觸動,既是感性的藝術享受,也是理性地審美態度。
與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方法相比,直觀教學的學習過程也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創造教育實踐的過程。通過直觀教學,學生能夠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自主學習、交流,主動建構知識體系,使學生運用自己的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而不是完全依靠教師的講授;同時,通過直觀教學,使學生對藝術的接受和創作不是從課堂枯燥的教學中開始,而是從欣賞前人的優秀作品、探索人類的創造力開始,這種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彌補室內教學、書本教學的空白和缺陷,對學習各種繪畫技法、增強實踐能力是有益處的。
開拓課堂空間推進學生思想教育和全面發展
在《形式與美》美術課中,筆者曾帶領學生近距離欣賞畫家馮法祀的油畫作品《劉胡蘭就義》。悲壯畫面可以連綴成為一部鮮活的傳記片,畫面故事的吸引力、人物形象的親和力、視覺環境的衝擊力,同時配合文獻史料和教師講解,使展廳裏充溢著濃重的歷史氤氳,歷史畫面仿佛再現學生眼前,使學生在感受豐富而精美的藝術語言的同時,從心底升騰起熱愛祖國的情感,感受和領悟到美術是傳承與再現歷史歲月的手段。
又如,在《攝影欣賞》課中,“雪原馬——李剛攝影作品展”使學生們欣賞到千里冰封的雪原上無拘無束賓士的馬,感受自由自在、令人神往的生命。學生在欣賞徐大慶攝影作品時,認識到超越了民族和國度的天鵝的美麗,體會到全世界人們心中一個共同的美好意象……
直觀教學方法就是考慮到學生非常渴望自我的表達,而感性和理性兼得是自我表達最理想的境界,酣暢自如地傳遞著屬於現實生活中的真摯情愫,實際上就是對現代教育模式的一種頗具挑戰意味的實踐。開放式的直觀美術教學活動就是要與活生生的藝術創作實踐緊密相連,讓學生有自己的生命體驗,促使學生們將歷史、現實、理想超時空地融匯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課程的新境界,煥發內心的、生命的、靈與肉生成的真情實感。同時,學生在學習、交流對藝術作品的見解與認識中,常常隱含著一種自主性學習的因素,學生從中不僅能體會到社會公認的對該美術作品的評價,也可能結合自身經歷和新時代背景,發現新的情感經驗、藝術內涵和人生觀、審美觀。
拓展美術學習領域注重理性與感性的交融
近日,在初中美術課《科學與藝術》中,筆者結合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在中國美術館欣賞了“齊物等觀——2014國際新媒體藝術三年展”。學生們在參觀中認識到藝術與科技在新的文化語境下的融合與發展狀態。教師在現場告訴學生,新媒體藝術多維度地呈現了多元生態條件與生命的關係,表現人與自然物質的關係,以及萬物之間的關係。通過欣賞、交流、觸摸、實踐,學生既可以模擬進入微觀的生命體、又可以進入廣袤的宇宙空間,體驗不同於自我的生存感受,也可以在對藝術家創作動機與作品不同形態的理解中提升對自然生態關注,把對未來的精神追求與現實的人文關懷相結合。
此次直觀教學課程取得了成功。通過參觀,打通了學科間的壁壘,拓展了學生對藝術的表現領域的認識,為他們構建了一個超越現實、走向未來的異彩紛呈的藝術世界。更為深刻的意義在於,走進新媒體課堂,實際上是針對學生因材施教,誘發學習動機,使他們在感受藝術的同時領悟科學的美。筆者不禁反思,在直觀式教學活動中,美術教育不僅是藝術欣賞與創作,也應與多學科教育進行整合,例如,在繪畫課堂上把那些抽象的數字符號轉化為生動有趣的藝術語言進行創作。
在筆者多年的教學生涯中,運用直觀教學法,讓學生在美術館展廳中學習和掌握美術知識,在教師聲情並茂的教授與情景交融的藝術氛圍中如沐春風、輕鬆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術教師也應從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切入口,尊重學生人格、滿足學生的需求、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這才是我們的神聖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