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國內,針對如何對小學生實施國畫教學主要存在兩種觀點,一種是將成人化的教學模式用在小學生的身上,強調造型、用墨、用色的準確性。另一種是完全摒棄中國畫的傳統,一味強調兒童的自由發揮,任意塗抹,只是用中國畫的工具材料在畫兒童畫。筆者認為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水墨畫藝術要想在當代更輝煌地走向世界,必須更加注重自身的語言特質。筆墨、線條、寫意性仍將是中國畫的精神指向。
不管是成人,還是對小學生的國畫教學,都不能穿透這一最基本的中國畫教學的底線。本人根據十多年國畫教學實踐,針對小學生的國畫教學,作如下幾點思考:
(一)從工具入手,引領學生走進國畫殿堂。
中國畫的工具材料,不僅是“筆墨紙硯”,還包括水、色、印、毛氈、筆洗等。我在教學中,花足夠的時間向學生滲透國畫材料方面的知識。讓學生了解筆與紙的細化分類,比如狼毫筆與羊毫筆的區別,生宣與熟宣的異同等,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去感受中國畫的神奇魅力。我在給第一次接觸中國畫的年級上課時,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今天學的這種畫為什麼叫中國畫?通過學生的回答及教師的背景介紹,一下子增強了學生對這門藝術的崇敬之情。同時還要告知學生,小學課堂上的國畫課主要是寫意花鳥,它只是中國畫的一部分,不能讓學生認為這就是中國畫的全部內容。為了讓學生能整體感知中國畫的基本脈絡,我搜尋了較多的圖片和文本資料,將它做成PPT,在大量的作品及圖片的直觀引導下,學生的腦海裏很快就形成了一個基本的國畫體系。
(二)關注年齡特徵,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學生由於年齡偏小、認知水準有限,表現在欣賞水準上也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在運用語言、選擇圖片、動筆示範等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應創設懸念,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得出答案。例如在墨色的濃淡乾濕及筆法的運用這些基本技法的掌握上,我是這樣做的:1.提出問題:國畫作品中深淺不同的墨色是怎樣調出來的?試一試,你能調出深淺不同的墨色來嗎?2.你知道這些樹枝、藤蔓、葫蘆葉、荷葉等是怎樣畫出來的嗎?怎樣執筆?3.一筆下來有濃有淡,是怎麼做到的?試一試深淺墨色重疊畫,你能發現哪些有趣的現象?4.先用水把紙打濕,然後在上面畫墨線,會是什麼樣子呢?用此類極具探究性的提問去吸引學生,牢牢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將學生的注意都集中到你的課堂上來。
(三)賞讀大師名作,感受中國畫的獨特魅力。
對於作畫來説,技法可以通過反覆訓練掌握,而認識的提高則需要教師要經常性地帶領學生出去看看畫展,引導學生“讀畫”,一定要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在教學過程會特意安排“賞畫”這一環節,通過欣賞大師的優秀作品,感受國畫中的線條美、墨色美、構圖美、節奏美、留白美、意境美。同時,通過賞讀大師作品,向學生介紹中國畫大師的成長經歷。要讓學生知道,一個人的成長與成才須經過長期的努力,不斷修煉的過程,消除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不正確的學習觀。
(四)臨摹優秀范作,體驗中國畫的博大精深。
在小學國畫教學中,由於傳統教學模式長期的影響,小學國畫教學還是以臨摹范畫或教師畫一筆學生練習一筆的現象為主,教師、學生家長在評價作品時是與教師範畫是否相近為標準。以本人之見,這種方法是不足取的,它沒有考慮到小學生與成人的差異性,沒有考慮到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我覺得,面對初學的小學生的臨摹教學範本應該是物象簡單、線條用筆清晰的范作,而且在臨摹的過程中允許學生自由發揮,給學生足夠空間,通過臨摹這一學習形式,讓學生去熟悉中國畫的筆墨紙硯,感受中國畫的水紙墨色的獨特性。
(五)對景寫生,積澱塑造形象的能力。
深入生活,擴展學生的藝術表現面,就成為學生學習國畫的一個重要階段。在小學水墨畫教學中,擴展學生表現的內容是十分重要的。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深入生活,表現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桌椅、花瓶、田野的樹等靜物外,還可以表現生活中的某一場景,如臥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現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乘涼、去超市購物等等。主要是通過對以上事物的寫生練習,掌握運用筆墨描繪事物的本領。當然,在學生有了一定量的寫生積累以後,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對寫生稿進行“再加工”。
(六)舉辦展覽,創設濃郁的藝術氛圍。
小學生與成人一樣,都有一種強烈的渴望被認同感,對於學生的作品,我們可以先集中起來,讓孩子介紹自己的畫,採取討論的方式對待畫中不足,教師可設計一些啟發性提問,如:你為什麼要這樣畫?你覺得他畫的怎麼樣,等等。同時,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更廣闊的天地,還可以在課程結束之後,把全年級的優秀作品裝裱起來,全校展出,學生也可以參與裝裱過程,體驗傳統的藝術品加工流程的魅力。
總之,小學生學畫中國畫,不僅要改變傳統的一講二臨的教學模式,還要改變成人化的教學模式,更要杜絕肆無忌憚地隨意塗抹。絕不能把中國畫當成兒童畫來畫。同時我們在國畫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注重引導學生體驗中國畫的筆墨美、線條美及意境美。不管你採用何種教學方法,中國畫的精髓——筆墨、線條、寫意性必須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