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解讀繪本教育——作為兒童藝術成長的另一種方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14 08:59:42 | 文章來源: cafa

在台灣,繪本創作已經取得了很多的研究和教學成果,但是在中國大陸,繪本教育有待進一步探尋其發展空間。這讓我想起台灣東華大學視覺藝術學院曾經在中央美術學院“世界華人美術教育研討會”期間舉辦過一次關於“東台灣繪本創作教學及研究”的展覽,引起美術教育者們的關注和好評。繪本是否對兒童的成長有所助益呢?繪本教育如何在中小學中展開呢?讓我們走進繪本的世界,來探尋作為兒童藝術成長的另一種方式——繪本教育。

對於我們來説,繪本並不陌生。比如在日本幾乎家喻戶曉的《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我們所熟知的吉米的《向左走,向右走》等都曾經是非常流行的繪本。繪本,俗稱圖畫書(picture book),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故事,表達特定情感、主題的讀本。在繪本中,圖畫不再是點綴,而是圖書的命脈,甚至有些繪本,一個字也沒有,只用繪畫來講故事。繪本非常強調情緒和主題的連續性,在短短的幾十頁之內,形成一個連繼的視覺影像。繪本的作者和畫者,相當於電影導演,他必須在有限的篇幅裏,把故事講得既好看,又清晰。一本優秀的圖畫書,可以讓不認字的孩子,“讀”出其中的意思。此外,繪本都比較唯美,版式精到特別,封面、扉頁、下文以及封底,構成一個近乎完美的整體。

繪本十七世紀誕生於歐洲,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繪本圖畫書的主流傳向了美國,繪本圖書迎來了黃金時代。一般認為,現代意義的繪本(圖畫書)誕生於19世紀後半葉的歐美,凱迪克、格林納威、波特都是早期的傑出代表。在亞洲,日本的繪本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起步,至70年代崛起,目前已成為繪本的泱泱大國。我國台灣地區的繪本大致從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起步,至80年代後漸入佳境。繪本不僅講故事,學知識,而且可以全面幫助孩子建構精神世界,培養多元智慧。二十一世紀,繪本閱讀已經成為全世界兒童和成年人閱讀的時尚。

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是繪本中的寓言大師,他的圖畫風格新穎細緻,擅用多樣的素材、利落的剪裁,訴説動人而不變的哲理。在他的圖畫書中經常出現的是小老鼠、小青蛙、小魚甚或一隻小鳥,但卻反應了人類世界中的大道理。透過圖畫書的表達,Leo Lionni嘗試告訴孩子這些對他們成長有意義的故事。他認為人的視覺影像是非常重要的,他常説:“兒童在圖畫書中會經驗到的是一連串已結構成形的幻想,但這些幻想卻會激發孩子內心深處的感覺與想像。透過這些經驗,孩子嘗試將個人的視覺經驗與語文經驗産生對話,並形成連結”。 “文淺意深”是其作品最重要的特質。

Leo Lionni 的繪本經常會被美國幼兒園老師及小學老師融入各科的課程中,以其為核心編寫教案及活動。不僅教語言藝術(Language Arts)及閱讀的老師喜歡以他的故事內容教學生語言及溝通表達能力;教美勞的老師會利用他的繪圖教學生藝術創作的技巧;教自然生物的老師也可以利用他的書來培養學生對自然界觀察的敏銳度及好奇心。

在我看來,繪本是孩子接觸最早的繪畫文學作品形式。它貼近兒童的世界,富有藝術性,其繪畫前後呼應,有連貫性,具有“説”故事的效果。其文字具有文學性,具備朗朗上口、生動、簡練等要素,與幼兒的理解力和生活經驗相適應。誇美紐斯曾説:兒童並不是縮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預備,為他們創造的讀物應遵循一些區別成人讀物的特殊規律[i]。繪本,符合了作為兒童讀物的優良特性。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