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畢業展線上交易觀察:畢業生作品的定價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13 10:18:38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畢業生作品定價權:買賣雙方的賭博

為什麼在畢業學子的作品價格上,買賣雙方存在這樣大的分歧。王新友談到:“是因為他們的參照物是他們的前輩或者老師,他們不知道事物的循序漸進,所以中國的畢業生在面向社會時,準備他們的職業化道路時,並沒有完全做好準備,把市場想成理所當然。”

張思永也談到:“當畢業生走出校園,面向市場的時候,一般都有一個底線。比如説中國八大美院的畢業生,每個人都已經初步知道自己的畫該賣多少錢,為什麼?參考他上一屆的師哥甚至上幾屆尺寸相當、題材相近,比如都是三畫室、都是四畫室的,他一比較這種風格、這種大致的程度,去年誰賣多少錢,前年賣多少錢,嘉德線上賣多少錢,保利推新人大概賣多少錢,包括各個畫廊都在做畢業生的展覽,都已經有一個基本的數據和參考,這就是他們給自己作品定的低價的來源”。

因為沒有一個確定的標準來衡量畢業生作品的價格,所以畢業生在給自己作品定價格時通常是比較盲目的。張思永談到:“前些年推卡通藝術家價格從幾千塊推到幾十萬塊,於是紮實的學院藝術家認為卡通藝術家都賣到幾萬,幾十萬,我們這麼寫實功底還不賣幾萬塊嗎?這種概念的影響構成了他們對市場的誤判,這種誤判會造成他們在給自己作品定價時是有點兒盲目的,他們不知道該定多少,因為每一個人都會很鍾愛自己的畢業作品,不捨得賣,所以內心的想法是,要麼不賣,要麼就賣個好價錢,這就有點兒賭博的心理:如果一個人真正喜歡不在乎我定幾萬塊錢,如果不喜歡我也不想便宜賣給你。這種我稱之為賭徒心理其實不是很科學,也不是很能代表他將來路線的發展基礎,因為這個基礎是初級基礎,沒有上升到市場平臺衡量他的作品”。

我們採訪了另外一位畢業生,問他如何給自己的作品定價,他答道:“一方面整體看一下拍賣市場,然後再和同齡人做一下比較。”他所畫的是寫實作品,如果創作1、2個月時間的作品,定價一般在2萬以上,如果是獲獎作品就會更高,4萬到6萬不等。他説常常過來買畫的人給的價格是低於自己的低價,面對這種情況,他一般會堅持自己的低價,他説:“因為這些作品都是自己花心血創作出來的,所以還是非常珍惜的”。

遇到彼此之間有價格差的情況時,作為畫廊經營者的王新友也談到:“我們沒有其他的方式,如果雙方在價格上沒有達成一致,我們也不會談。我們只會選擇合適的對象,他們一定是目光長遠的,並且心有藝術。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情況是,被畫廊簽約的畢業生越來越少”。

作品關心繪畫還是關心定價?

在我們採訪的畢業生中,也有根本不關心自己作品市場的。孟永康是一個穿著時尚的年輕藝術家,09年畢業做了幾年的服裝設計,去年開始專門做藝術家,並有了自己的經紀人在做自己畫作的推廣。雖然外表看上去非常時尚,但他的內心卻是很沉靜的,“我所想的是很長遠的,價格不是我所想的,如果想這些東西,你畫畫會受到影響,這張畫能賣多少錢?這張畫什麼時候能賣的出去?你想這些,你的靈感和很多思緒就會被打亂。所以我都不去想這些”。

在張思永看來,畢業生根本沒有價格。“首先他們的畢業創作和畢業前後的作品,沒有設想過要值多少錢。第二在未來三兩年摸索過程中,跟畫廊合作,跟喜歡他們作品的人磨合出來,從萬八千到兩三萬,到十、五萬,到一萬美元,乃至於未來五年後到兩萬美元,這種可能性是有的,關鍵是他接下來的風格走向如何,跟什麼樣的機構合作,有沒有秉承自己當年在學校的鑽研精神,而不被市場所牽著鼻子走,這一點對年輕人很管用。

“對於一個畫廊來説,要從最初階段開始,運作五年時間才可能往適中的價格發展,因為這五年的成長才能建立你一般意義上的市場價格,沒有這五年你畫得再紮實,我也認為是你三年碩士畢業的結晶,代表個人的最佳功利,但是你做了職業藝術家在某種意義上能否常態化、持續、穩定畫出這麼高水準的作品就要重新來看待他的作品,所以我不認為畢業作品賣得好,未來就賣得好。所以畢業生作品接觸市場最初的試水,試高試低都不代表他一定的市場水準,只是他牽出來遛遛而已”。

如果過分關心自己作品的市場定價,王新友説:“這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看世界的角度和方法,是往外看而不是往內看。”這樣的發展趨勢讓王新友很擔心:“畢業生要面向市場無可厚非,但是智者永遠是少數,而他們可能就像流星一樣,一閃即逝”。

張思永經常會擔任一些青年藝術家獎項的評委,在他看來:“最近三年的畢業生都沒有看到一個我特別中意、特別滿意的,相反在08年以前的那幾屆碩士畢業生,我覺得有很多很優秀的,最近的三、四年,因為年輕的畢業生過分追捧市場價格,去攀比,導致了他們作品的成才率特別低”。張思永擔任了雅昌“未來藝術家”獎項的評委,在共同參加的1600張畫中,他説真正比較滿意的也就五十張畫,而早幾年的情況是,1600張至少有25%讓他們這些畫廊經營者都喜歡。“從我經營畫廊這麼多年看那些本科、碩士畢業生,這幾屆都比較弱,雖然大家也很努力,但我們看到大部分作品的表現雷同、跟風、近似,我認為都不是代表他們真正藝術上的水準,其實是代表他們對市場的判斷,恰恰他們的判斷是非常錯誤的”。

而這樣的局面就造成了王新友所談的:越來越少的畢業生被畫廊簽約,他説:“我們有這麼多好的藝術家還沒有被簽約,而這些畢業生的價格又這麼高,為什麼要去推廣他們?”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