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大學生畢業展的關注從2006年就已經開始,當時嘉德線上舉辦了為期一週,名為“新興的力量”——2006全國各大美院畢業展作品拍賣專場網上拍賣,廣州美院油畫係研究生張西的畢業作《如歌》等三幅作品拍出了4.5萬元的最高價。從2011年至今,保利、嘉德等多家知名藝術機構進行大學生藝術作品拍賣的專場達到了22個。
除了機構,學校也加大了對畢業展的支援度。自2010年開始,西安美院就舉行畢業生作品拍賣,到如今已經舉辦了四屆。特別是2012年,當時上拍的200余件作品無一流拍,拍賣總額超過200萬,成為了學院拍賣的典型例子。
跟其他的畢業展項目相比,雅昌是想深耕畢業展市場。“以往的大學生項目,都是嘗試性質的,並沒有針對畢業展的完整開發計劃。當然,這跟畢業作品的市場化程度不高有關。”
“這次實現了畢業展覽網上展示和交易,這給了畢業生進入市場增加了一條路。”在此之前,美院畢業生更多是依靠畢業展,但“每個係僅能得到四五天的展示時間”,同時,國內院校的畢業展時間有時會重疊,很多業內人士要麼疲於各地奔波,要麼顧此失彼。
畢業展的需求
“雖然畢業展這塊蛋糕很多人都啃過,但其實沒吃到多少,它本身的市場很大,但還沒有被整體開發過。”長期關注青年藝術市場的劉先生説。
提到最初為什麼做這個項目,雅昌畢業展項目負責人王先生介紹説,“最初,在雅昌的部落格上,很多網友把畢業展的作品發出來。其實,每年的畢業展我們都會做一些活動。今天學生的畢業形式更嚴峻,學生有更多的展覽、交易的願望,同時,很多人也比較關注學生的作品,所以我們就希望搭建這樣一個平臺。”雅昌藝術網畢業展項目負責人王先生介紹説,“雅昌的理念一直是成為綜合性的藝術服務商,而這些青年藝術家可能就是未來雅昌的客戶,這符合雅昌的總體戰略。”
與此同時,學校也面臨著給學生增加就業機會的巨大壓力。學生擴招的幅度遠遠大於新工作增加的幅度,而且近兩年大專院校出現飽和現象,畢業生就業情況更加嚴重。
“學生在上學期間接觸市場機會很少,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的,某種程度是封閉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習,參加展覽也都是全國青年美展等。”李志強介紹説,這跟學校的教育理唸有關,“學校並不鼓勵過早進入市場,覺得學生應該把心思用在學習上。對於市場,學校既希望,又擔心,因為中國目前市場不成熟,缺乏價值判斷標準,擔心學生過於迎合市場。希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提高見識,以學術引導市場,而不是適應市場。”
“但是到畢業創作時,一定要把學生推到市場上,無論什麼樣的市場。如果有定性、判斷力,學生就會在市場中游泳,不僅適應市場,還要引領市場。學校有這樣的責任,但因為條件限制,只能更多地由社會機構來完成。”學校一直在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