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藝術教學接“地氣” 90後畢業生的藝術思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31 15:44:08 | 文章來源: 廣西日報

遠離市中心、稍顯冷清的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相思湖新校區近日熱鬧起來。2013年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畢業展拉開大幕,多媒體、電腦繪畫、插圖三個不同專業方向的優秀畢業作品在這裡集結亮相。

畢業展海報

遠離市中心、稍顯冷清的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相思湖新校區近日熱鬧起來。2013年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畢業展拉開大幕,多媒體、電腦繪畫、插圖三個不同專業方向的優秀畢業作品在這裡集結亮相。走進展廳,人們發現,眾多“接地氣”、“實用”的作品呈現在展廳各個角落。這些作品來源於學生們的生活經驗,取材于日常所見所聞。美術學院院長雷務武讚道:“在這些作品中,我們既可以看到中國傳統的現代表現方式,也可以看到世界經典經驗的成功吸收,還可以看到許多新的實驗技術在創造中凸顯特殊的視覺效果……”

選擇小眾還是大眾

在多媒體畢業作品展示廳裏,學生們把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融入一件件設計作品裏。

大一的立體方格“歡”、大二的“爭”、大三的“奮”、大四的“惜”……一個個矩形紙盒,經過錯落有致的排列,透過平面的立體投現出來。這組作品名為《矩形方步》,作者黃欽登告訴記者,中國人做人講究內方外圓,在學校裏我個人偏向於方,在方格裏有我在母校的記憶,有同學燦爛的歡笑,有母校魅力的身影,我更多傳達的是自己在學校裏的生活記錄。

高才生梁嫣然的作品《少年冒險奇遇記》,是一幅招貼畫形式的繪畫。招貼畫是戶外廣告的主要形式,畫中體現了積極勇敢、拼搏向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冒險精神,表達出激勵向上的元素。“很多同學不願意畫得太商業,認為藝術和商業不能扯到一起,扯到一起就俗氣了。我認為,藝術雖然不一定需要商業化、市場化,但是市場是對藝術的評價手段之一。”

取名于《24格》的作品是黃祖川、徐輝耀花了兩個月時間打造的藝術作品,曾經仰望的超級英雄、NBA球星,可以超越現實和作者一起出現在“24格”影像中,圓自己的明星夢。

談到作品“接地氣”的問題,黃祖川覺得,美術學院在這方面主張讓學生自由發揮。但是,我們和外界是一個整體,完全孤芳自賞也不現實,所以要和社會接軌。這其實是一個選擇小眾還是大眾的問題。馮小剛的《1942》有人很喜歡,但是喜歡的人決定不了大眾的接受程度。

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多媒體藝術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産生更多的視覺形式以感染民眾。不管如何滲透,藝術的初始還是要回歸自然,為傳統繪畫創作提供新的視覺形象,使創作呈現多元化。正如雷務武所説,美術院校在教學與創作上要立足本土與容納世界的多元文化和多樣技藝綜合發展。

目前,基礎紮實、理論深厚、知識全面成為“學院派”人才的優勢,但動手能力弱、實戰經驗匱乏也成為他們明顯的硬傷。

“我們多媒體專業設立在美術學院,老師的初衷是希望我們做出來的影視和設計多一些美學的東西,而不是一個只懂技術的工人。”黃欽登是一個有悟性的藝術生。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孤立發展。面對社會,研究市場需求,在繼承傳統教學中加入對當下具體情況的思考,對美術史上成功範例進行有的放矢的研究。不是背離傳統,而是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碩士生導師鄭萬林教授如是説。

依託企業辦學,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課程設置體現明確的職業特色和就業方向。同時考慮學生審美素養的提升與專業技能的提高,建立實踐基地,讓學生在校期間就熟悉公司運作方式和作品創作流程,同時通過實際項目的設計製作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實現校企無縫對接。注重校企結合,與電視臺和美術出版社建立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機會,使專業始終保持與行業潮流同步,幫助學生在大學階段更好地定位個人職業發展方向,一直是美術學院教學的追求。

正如黃欽登所説,這次畢業展檢測了4年的教學效果,它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起點。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