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上演當代藝術與詩歌的對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18 15:26:25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AMNUA國際詩歌整合2013”開幕式

“AMNUA國際詩歌整合2013”開幕式

4月15日下午3點,“AMNUA國際詩歌整合2013”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開幕。此次活動匯聚了眾多國際著名詩人(Arthur Sze、Sean O'Bien、William N Herbert、Polly Clark 、Breyten Breytenbach 、Joachim Sartorus、楊煉等)和國內著名詩人(姜濤、唐曉渡、西川、于堅、楊小濱、翟永明等),以及新生代的年輕藝術家共同參與。他們在美術館舉行一系列展覽、對話及朗誦等公眾互動項目,呈現對詩歌、當代藝術創作、批評與闡釋等多層次思考。這次展覽旨在以當代中文詩內在的反思和創造深度為貫穿線索,以和世界互動中的中文創造性轉型為能量,以跨媒體、跨文化、跨時空激發的“思想詩意”為目標,變過去一世紀中國文化的“應對”困境,為中國文化的主動前瞻的實驗,從而不僅為當代中國文化、也為地球村困境中的人類確認一個獨立思想者的“大傳統”。

生於1950年的第二代華裔美國詩人施加彰(Arthur Sze)展出了自己與美國雕塑家蘇珊·約克(Susan York)合作的作品。這些由長短不一的黑白色塊組成的作品鑲在鏡框中,旁邊貼著契合畫面的詩作。正如詩人楊煉所言,這批作品“只有有詩性的人才能看出其中的詩意。”而施加彰先生在闡述作品時,説自己其實是受到了佛教以及神秘主義的影響,通過打坐和禪修的方式來獲得靈感。他認為觀眾在觀看藝術作品時沒有必要對作品強求清晰明瞭的理解,而是應該通過自身的經驗來與作品對話,來傾聽“每首詩不同的聲音。”另外,他還表示,這次與藝術家的合作非常具有“實驗性”,拓寬了自己“對語言的理解。”

詩人在朗讀自己的詩歌

詩人在朗誦詩歌

詩人翟永明將自己的詩《在古代》做成了二維碼,這樣觀眾可以直接用智慧手機掃描,然後閱讀文字。這種運用技術的巧心正與詩作本身慨嘆古代與現代因技術而造成的生活方式的不同相契合。楊小濱是一位詩人、學者,也是一位攝影家。這次展覽中,他創作了一系列題為《噓-主義》等的作品,對流行的“主義現象”進行了有趣的反諷。而在詩人西川的發言中,他認為一些當代藝術家只是對西方的現當代藝術進行簡單的模倣,不值一提。同時他表示了對前南斯拉伕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捷克攝影家揚·索德克(Jan Saudek)、大地藝術家克裏斯托弗夫婦(Christopher couple)等藝術家的欣賞。

據活動策劃和主辦方介紹,“AMNUA國際詩歌整合2013”今後每年舉行一次。不斷深化、拓展基本理念,以當代“大藝術”展示傳播的融合、公共、民主、未來為主旨,將其建成國際著名城市年度公共藝術計劃。

1   2   3   4   5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