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藝考熱反映教育弊端 為上大學“半路出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18 14:14:24 | 文章來源: 山西新聞網

近日,全國高校藝考陸續拉開帷幕。寒冬裏,莘莘學子懷揣著夢想,奔走在藝考路上。報名人數逐年增加,培訓機構門庭若市,藝考考點車水馬龍……藝考著實成了冬天裏的一把火。

是的,藝考火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走鋼絲”這類詞也適用於藝考了。面對持續升溫的“藝考熱”,不由得想問:“元芳,你怎麼看?”元芳略想後説道:“嗯,此事必有蹊蹺!”

“學藝術,考大學更容易”,“怎麼著也得讓孩子有個大學文憑”,“多招藝術生,我們學校也能多收些學費”,學生、家長、學校的功利心態無疑給藝考添了把最旺的火。

“童子功”也罷,“半路出家”也罷,對於即將奔赴“戰場”的考生,12年寒窗苦讀終於接近尾聲,願他們夢想成真!但同時,我們要為藝考把脈,希望讓更多理性之光照進藝考。

考生現狀

熱愛藝術者與臨時抱佛腳者並存

因為熱愛所以選擇

1月15日16時,在山西大學附近的一所藝術培訓機構內,記者見到正在琴房練習鋼琴的郭霞。郭霞是今年藝考大軍的一員,她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喜愛唱歌跳舞,小時候一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從7歲開始便學習聲樂和鋼琴,多次參加省市比賽並獲得名次。

高中時期,儘管學業緊張,但她一直堅持自己的愛好。為了提高自己鋼琴專業課的水準,她從高二開始往返于臨汾和太原兩地,每週坐火車來太原上課,上完課後又急匆匆地趕回臨汾。

高三的時候開始上考前培訓班,母親乾脆和自己搬到了太原,在山大附近租了一間房子。“以前沒想到藝考這條路這麼辛苦,既要學會專業課,文化課也不能落下。周圍的同學實力都很強,基本都是從小開始學的,我要稍稍不努力,就怕考不上,統考前都是每天練琴6個小時以上,還要做大量的樂理題,一天只睡5個多小時。”郭霞説。“我藝考的目的,就是不想荒廢我的專業,想在大學裏讓自己有更高的造詣。”在培訓班的其他琴房內,還有許多正在練琴的考生。小董告訴記者,自己從5歲開始學習拉小提琴,這次統考成績還不錯,想在考前再拼一拼,爭取到時候能有個好成績,考上一所好大學。簡單和記者説了兩句話,小董又開始練琴。

為上大學“半路出家”

1月15日,在太原師範學院門外,聚集著一大批背著畫板、畫架和繪畫工具的考生。記者隨機採訪了20個考生了解到,他們當中有16人是從高三才開始學習繪畫的。其中一個考生小高告訴記者,他是到高二後半學期才決定走“藝考路”的。

“我覺得自己文化課成績不好,跟家長商量後,覺得高考時報考藝術類專業比較‘保險’,高三才開始學習繪畫。”小高説。他並不喜歡繪畫,純粹就是為了能順利上大學,才“半路出家”的。沒有一點繪畫功底的他,開始學習時特別吃力。

省城一家高考培訓機構的韓老師介紹,學員中從小學習繪畫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到高中才開始學習的。他們大多數想通過藝考彌補文化課方面的不足。“很多孩子都是臨時抱佛腳,高三才來突擊繪畫。”韓老師説。隨後,記者來到山西大學附近的一所藝術類培訓學校。考試臨近,考生們開始全天專攻專業課,從早晨7:30一直到晚上6:00結束,中午只休息2個小時,一天下來有近10個小時的強化訓練。“我文化課不好,只能改學藝術,舞蹈分數相對於音樂、體育低很多,為了圓大學夢就選擇了舞蹈。”練舞之餘休息的張婷説,她今年18歲,只學了兩個月舞蹈,也是臨時突擊,只為順利上大學。“這裡的學生很大一部分是高三才開始學習舞蹈,由於沒有舞蹈基礎,短時間內的高強度訓練,對於他們的骨骼、韌帶、肌肉都是有損傷的,有些‘拔苗助長’。”在校任課的張老師説,許多學生急於考進大學才選擇了舞蹈,從長遠看,不利於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培訓機構漸成藝考路上“必需品”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是傳統的“藝考季”。可是,藝考培訓機構經常是“藝考季”還未到來就已經門庭若市了。藝考培訓機構除了開設針對應屆生的“衝刺班”,還會為來年備戰藝考的高二學生提前開設“基礎班”。“我們學校的播音主持培訓班中目前有三名高二學生,他們現在學習的是基礎課,提前為2014年的藝考做準備。”省城ATC藝術教育中心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專業課基礎班開設于每年的七八月份,共設有三期,主要是針對零基礎,對藝術專業感興趣的學生。“有些高二學生為了使藝考成績突出,會在高二後半學期開始前預先學習專業課。這些學生每週雙休日上課,總共學習16個課時,每個課時學費為3000元。”該負責人表示,專業課培訓班報名火爆的時間段,集中在每年的六七月份。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