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女人寫給男人看的藝術教科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15 16:39:08 | 文章來源: 新週刊

那些影響了藝術史的女人,一邊與男人比拼耐力與智力,一邊讓心靈説話,而且只讓心靈説話。

大都會博物館正在展出的斯泰因珍藏顯示了一個女人如何像磁石一般將藝術緊緊吸附在自己身邊,而加德納的著述則是女性學者為藝術史大廈打下的深深地基。

在藝術史上,蓬巴杜夫人和蓬皮杜夫人都充當了教母的角色,那是因為她們不僅擁有和男性贊助人一樣的領悟力和影響力,身上還有一種生動的母性特質。

在談論藝術時,女性的自我是一分為二的,一方面與男人比拼耐力與智力,寫出最卷帙浩繁的大部頭;另一方面,她們還保全著細膩的自我,讓心靈説話,而且只讓心靈説話。

編織藝術史的淑女們

海倫-加德納如獅身人面像般靜坐沉思,一針一線編織她的世界藝術史。

生於1878年的加德納氣質是豐盈從容的,保持著克制和平靜,1918年在芝加哥大學拿到藝術史碩士學位之後,終其一生,她都在芝加哥藝術學院任教,其中只有短短的時光在加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度過。

她對藝術的領悟既得天獨厚又穩重。她的技巧也許是四平八穩的,但是在心靈狀態上,卻是一個奇才,她從不以偏見論斷藝術,在大多數情況下,對事物的判斷和評價都是恰如其分的。她經受得起最繁重的寫作,一本書寫盡了幾千年來人類文明創造的具有審美價值和歷史價值的藝術品。她的巨著鼓動了日後美國藝術史學作者的熱情,86年來,《加德納世界藝術史》不斷修訂,加入新的史學研究成果,目前英文版已經出到第13版,仍是美國大學的標準藝術教材,也是英語世界最好的藝術通史。《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曾遇過一個自詡高産的作家,向她吹噓自己寫了多少部小説,那人自誇完問道:“請問您寫過什麼?”米切爾道:“我只寫過一本小説,名字叫《飄》。”一生只有兩部著作的加德納,也可這樣自豪。

“我們對藝術作出反應的潛能是與生俱來的,遺憾的是,並非人人都有機會充分開掘它。”溫迪嬤嬤説。早年在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英語系讀書時,她就是系裏的第一名。在南非援教一段時間後,1970年,溫迪嬤嬤回到英國,在加爾默羅修道院潛心做神的妻子。她對藝術的見識很快被BBC發掘,先後主持了BBC的藝術系列片《溫迪嬤嬤的大歷程》、《溫迪嬤嬤的大旅行》,期間,她出版了最廣為人知的藝術書《溫迪嬤嬤講述繪畫的故事》。

溫迪嬤嬤身上充分體現了女性為人服務的本能願望。講解一幅畫時,她講述的重點不局限于這幅畫在技巧上的優缺點,而是用女性觀察世界的本能去解讀藝術家的心路或時代的反映等,以緩慢的、委婉的方式引導讀者去了解畫框之外的故事。

溫迪嬤嬤的行文中使用了大量形容詞,如悲涼的、刺痛的、忘乎所以的、快樂的、不寒而慄的……作為一個講解藝術史的明星人物,她也許不像西蒙-沙馬那樣常有精彩的寥寥數語,但作為一個熱愛藝術的人,她更富有同情心,也堅持得多。

“愛與知識攜手並進。當我們心生喜愛,我們總想去了解。” 溫迪嬤嬤説。

蘇珊-伍德福德因為《康橋藝術史:繪畫觀賞》而為人所熟知。她本人在倫敦大學教授希臘羅馬藝術,並在大英博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部從事研究工作,是一名嚴謹的學者。

然而有很多讀者認為她為《康橋藝術史》撰寫的內容分類不合理,而且介紹的內容過於點到為止,在導賞方面,不像溫迪嬤嬤那樣耐心細緻,循循善誘。當然,這種寫作的特性對初入門的藝術史學習者或許是有利的,能夠幫助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對西方藝術有概況式的了解。

藝術家們的“女主人”

2012年2月底至6月,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斯泰因收藏展——馬蒂斯、畢加索、法國先鋒派”展,展出200多件斯泰因家族收藏的傑作。因為伍迪-艾倫的電影《午夜巴黎》,20世紀初巴黎舉足輕重的現代藝術贊助者格特魯德-斯泰因和她的花園街27號沙龍重又被提起。

“現代文化就是格特魯德-斯泰因。”她的口頭禪在當時的巴黎藝術圈人人皆知。

那時,畢加索、馬蒂斯、塞尚等藝術家在她的沙龍裏進進出出,她每天和很多有影響力的人談話,談話是她最大的快樂。斯泰因常當面批評他們的作品,有時把他們罵得一文不值,但奇怪的是,這些圍繞著她的藝術家好像反而從她的沙龍裏獲得了超劑量的營養似的,後來都成了大腕,而斯泰因本人卻沒有什麼流傳下來的藝術作品或經典文字。

斯泰因不是一個直接的導師,她更像是藝術家們的催化劑。

另一位生活在法國的女主人則更直接地催生了洛可可藝術,用她手中的權威,用她的熱愛。

路易十五的情人,洛可可藝術的保護女神蓬巴杜夫人左右了18世紀中期法國的藝術趣味,是當時藝術界的女神。由於在國王面前的話語權,她保護了不少畫家和雕塑家,修建了愛麗舍宮等建築,還創辦了瓷器廠。在蓬巴杜夫人風華絕代的年月,洛可可風格蔓延至室內裝飾、傢具、瓷器、服裝、首飾,甚至鞋子。她資助過的藝術家包括華托、布歇、法爾康涅等人。

1726年,布歇已經是當時巴黎極有名氣的藝術家,但大家對他的評論不一,有些人甚至認為他只是個畫裝飾畫的工匠,直到蓬巴杜夫人慧眼發現了他,並一手將他推上路易十五首席畫師的位子。

和那些為藝術著書立説的女學者不同,沙龍女主人是靠行為而非著作來推廣她們對藝術的主張的。蓬巴杜夫人對當時政治的諸多干預,包括七年戰爭,在她死後都被後人所詬病,但是她的藝術品味,她裝飾的宮閣,發現的藝術家卻一直作為藝術史上美好的東西流傳至今。

與蓬巴杜夫人一字之差的蓬皮杜夫人同樣有顯赫的身份,也是法國現代藝術的熱情資助者。著名的蓬皮杜當代藝術中心是她的丈夫在上世紀70年代創辦的,而這個藝術中心的發展壯大則是蓬皮杜夫人傾注了大量心血的結果。

1969年,蓬皮杜夫人成為法國第五共和國的第一夫人,她將現代藝術帶入蓬巴杜夫人裝飾的洛可可式的愛麗舍宮,並用自己的名望幫助藝術家,贊助了多個藝術機構。

法國前文化部長雅克-朗格稱她“以高貴、雅致和對現代藝術的熱愛令世人矚目”。如今的蓬皮杜藝術中心,早已是法國乃至西方現代藝術的一個重要象徵。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