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專業藝術院校相繼公佈了招生簡章,記者對比發現,各專業院校招生出現三種趨勢:普遍縮小招生規模、強化和增加技術專業招生和定向培養模式趨熱。
普遍減少招生人數
從各專業院校公佈的招生人數看,今年藝術院校普遍的招生人數都有所減少。
北京電影學院2011年的招生計劃是488人,今年減少33人,為455人。中央美術學院近年來整體招生規模,從前年起確立了不再擴大招生、適度減少招生人數的方針。
今年中國傳媒大學藝術類本科專業共招收664人,也比去年減少了36人。其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變更幅度最大,減少20人,電視編輯方向減少15人,文藝編導、綜藝節目編導方向減少5人。
中央美術學院從2010年減招了50人,對此,招辦主任鐘平解釋,這是依據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確定了辦學規模,對在校生人數有所控制。
同樣,上海戲劇學院的招生計劃也由去年的460名減少到434名,主要是表演專業減招了一個班。今年,同濟大學電影學院與上海譯製片廠合作開辦的影視配音專業迎來首屆畢業生的同時,該專業不再見新的招生計劃。
今年上海知名的綜合性高校中,同濟大學的電影學和傳播與藝術學院中的藝術專業併入藝術與設計學院,表演專業(影視表演、舞蹈表演)只招35人,比去年減少20人,影視配音方向更是暫停招生;廣播電視編導取消原有的電影製作方向,共招50人,較去年減少5名。
增技術專業招生
藝術院校在縮減招生人數的同時,相應增加更多的專業方向。
尤其是近年來文化産業強勢發展,由此增加的更多藝術技術型人才成為市場稀缺品類。今年各藝術院校招生簡章體現出更重技術培養的特點。比如,北京電影學院2012年的招生簡章強調了對産業發展急需的一些人才,聲音特效、數字媒體、電影特技設計、虛擬空間設計等專業,由過去的隔年招生,調整為每年招生。同時,北京電影學院還增加了一些與産業密切相關的專業方向和招生名額,比如電影院線管理等。中國傳媒大學的導演係增加了剪輯技術與藝術方向。上海戲劇學院的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今年開辦的方向是京昆唱腔與音樂設計。
定向培養成趨勢
除去招生規模的普遍縮小,各院校在培養方式上出現定向培養趨熱的跡象。
今年中央音樂學院、北京舞蹈學院等藝術院校,與相關機構合作新設定了專門定向培養方向的招生計劃。中戲的表演專業所招的“中國兒藝班”,由中央戲劇學院和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合作辦學,學生畢業時採取雙向選擇,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擇優錄用。北京舞蹈學院首次推出了“芭蕾舞表演人才實驗班”,是與中央芭蕾舞團聯合推出的面向全國的戰略合作培養計劃。學生入學後,兩年在校學習,兩年在團實習,實行“2+2”培養模式。
上海戲劇學院的木偶班,自2004年創辦以來,一直以定向培養的模式招收和培養學生。2009年,受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的委託,該校定向為中國各木偶皮影院團培養從事木偶表演與造型藝術以及本專業教學與研究工作的人才。2010年,該校與漳州布袋木偶劇團共同培養布袋木偶表演專業;2011年,該校又與泉州提線木偶劇團共同招收提線木偶表演專業。今年,木偶班再度招收木偶皮影與木偶造型方向的定向委培生。
定向培養是功利實用主義?國家一級導演、受聘執教于滬上多所高校的宋崇導演認為,定向培養符合國家學、教、産合一的辦學理念,使學習更有方向感更具實用性,近些年各院校的定向班受到了考生和家長的追捧。
不過,定向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有瓶頸。定向生在大學階段所學專業知識相對固定,因此宋崇主張,定向培養的藝術生在大學裏應該“盡可能多地學點東西,多多益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