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私立博物館生存艱難
即使展館建了起來,但缺人氣,也讓絕大多數私立博物館根本沒法“以藏養藏”,後期營運舉步維艱。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廣東省收藏家協會主席陳少湘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廣東目前現有的私立博物館已經超過200家,但受場地等門檻所限,只有10%左右的‘私博’能在民政部門登記註冊成為‘民辦非企業單位’,不能註冊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多達九成的私立博物館不能收取門票,不能進行文化交流。”
為了養活私立博物館,各個館主只好各顯神通,出租場地辦展。
古越軒博物館,雖然地處交通方便的東風東路,但第一個商業展覽,由於人氣少,居然連一張畫都賣不出去。館長林淑蓓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我們1000多平方米的展廳,開門一個月的費用就要20多萬元,我們又不收門票,不走向市場化經營,根本沒辦法生存。開業兩個多月來,我們辦了兩個畫展,都沒有收到錢。第一個畫展,是潘鶴和他學生的作品聯展,我們不收展廳費用,連喝茶都免費,但沒什麼人氣,一張畫都賣不出去,我們一分錢的提成都沒有。現在雖然還有幾個畫展在排隊,但我們的展廳免費,如果再沒成交,我們以後就要考慮收點展廳租金了。如果再不行,再賣點古玩什麼的吧。”
即使被允許收門票,私立博物館的日子也不好過。在亞運城亞運文化村內的廣州東方博物館,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面積比廣州博物館還大,單憑藏家自己的力量做成了一個綜合性的博物館,是作為亞運城文化配套項目而建設的。但館長周勇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前期大量的資金已經投下去,後期的運營很困難。”
他算了一筆賬:“博物館一年光是電費就100多萬元,雇了30人,一年就要200萬元,雖然門票收50元/張,但博物館一年打開門就要400萬元維持運作,門票收入只是杯水車薪。這麼大型的博物館,沒有政府的支援完全沒辦法做下去。廣東省博物館有3萬多平方米,人員配置就有500多人,如果按照這個比例,我們需要近150人,但我們只請得起30人。”
陳少湘也告訴記者:“目前建立一個私立博物館,小的要投入兩三百萬元,一年的運營費用就要30萬元左右。大的資金投入至少五六千萬元,而後期的運營資金更是一個無底洞。如果算上更新藏品的費用,再多的錢都不夠。”
建議:政府出手,幫助養活私立博物館
私立博物館未來的發展路在何方?
近日,陳少湘提交的一份《關於扶持我省私立博物館發展》的參事建議,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關注和高度重視,汪洋、徐少華、雷于藍等領導均作出重要批示。隨之,廣東省文化廳一份關於《廣東省民辦博物館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近日也已出臺,建議在經費、土地使用上給予支援。廣東的私立博物館,終於看到了一絲曙光。
記者看到,調研報告中,省文化廳建議將加強民辦博物館規範化建設納入政府部門的議事日程,建議省委、省政府協調各相關部門給予民辦博物館的發展提供實質性的政策支援。如明確經依法設立的民辦博物館與公立博物館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在等級評定、科研活動、陳列展覽、學術交流、對外合作等方面,與公立博物館享有同等待遇。
同時,建議在經費上給予民辦博物館扶持,由省財政廳設立民辦博物館事業發展專項經費,對符合條件的民辦博物館在建館、布展、宣傳活動等方面給予補貼,對免費開放的民辦博物館實行門票補貼和運營補貼;另外,建議在土地使用上給予民辦博物館政策支援,可以以劃撥方式在旅遊景區、文化産業園區或其他合適區域內為非國有博物館提供建館用地等。
他山之石:私立博物館有解困之道
單靠政府有限的扶持,根本無法保證私立博物館的長期運營。私立博物館如何才能夠擁有自己的造血功能?有三個生存樣本能夠提供一定的借鑒。
最賺錢的,是花都石頭記礦物園。董事長、珠寶商人蘇木卿利用在世界各地採購寶石的機會,蒐集到億萬年來世界各地的礦産奇石。2009年,石頭記礦物園開業,園區佔地面積70畝,主建築面積17777平方米。這裡有各種天然石頭湊成的滿漢全席,再加上世界最大的水晶觀音,最大的夜明珠等,絕大部分遊客參觀後,用得最多的評價就是“震撼”兩字。迄今為止,整個礦物園投資已超過1億元,展出各類礦物品種超過2000種,數量達近萬件之多。
總經理蘇一肪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秘訣就是精耕細作,最大的推廣就是口口相傳,宗旨是觀眾會不會感動,會不會震撼。算上當初採購寶石的費用,我們預計開業5年後達到盈虧平衡,開始賺錢。現在門票收60元/張,但我們主要做的是團客,門票微利,只佔總收入的30%左右,最大的收入來源於商場珠寶的銷售,佔60%,再加上旅遊帶動餐廳消費,又有10%的收入。”
價值最高的,是天津著名的“瓷房子”。主人為粵唯鮮文化産業投資集團董事長張連志,他將一座年久失修的法式建築,花費6年時間包裝成為一棟價值高達20多億元的“瓷房子”。裝飾共使用了4億多片古瓷片、13000件古瓷器、300多件漢白玉石雕、300多只瓷貓枕和20多噸天然水晶和瑪瑙。雖然要收20元/人的門票,但每天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最具複製意義的,是深圳璽寶樓青瓷博物館。館長將博物館不能銷售流通的文物、文化資源轉化為盈利手段,館內開設優雅茶藝館,包括自然標本學習室、文物鑒賞廳、歌舞文藝表演廳、茶藝講座等多項服務功能,將博物館打造成社區文化休閒中心,讓觀眾在參觀瓷器的同時品茗香茶,在欣賞中得到休閒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