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中山大學投資五億建高校綜合博物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06 09:45:23 | 文章來源: 廣州日報

中大博物館各模組

A模組:共11000平方米,投資規模5500萬元。主要用於傳統戲劇與曲藝、傳統美術與手工藝、民俗與民間文學非遺研究與教育培訓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

B模組:共9320平方米,投資規模4660萬元。主要用於校史展覽、校史研究、中大名人堂等。

C模組:共9320平方米,投資規模4660萬元。主要用於人類學博物館、古代史博物館、近現代史博物館、嶺南文化博物館等。

D模組:共12180平方米,投資規模6090萬元。主要用於地質博物、古生物標本、植物標本等地質植物類自然歷史博物館。

E模組:共12180平方米,投資規模6090萬元。主要用於飛禽、昆蟲、水生動物等動物類自然歷史博物館。

F模組:共12180平方米,投資規模6090萬元。主要用於醫藥、醫療器械、人體標本、醫學歷史、醫學名人等展示。

探源:中大博物館兩大源頭

今天坐落于康樂園的中山大學各分類博物館,其源頭基本來自嶺南大學文物館以及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文物陳列室。

馬丁堂就是廣東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所在地——1924年嶺南大學文物館在此成立,1929年後嶺大文物館遷入十友堂。嶺大文物館的第一任館長是著名的嶺南才女冼玉清女士。冼館長任職館長的25年中,不僅明晰了文物館的管理思路和系統陳列大綱,還將原有藏品進行了細緻的分類。按照她的規劃,藏品一部分儲藏,一部分公開陳列,嶺大文物館主要分為“古物美術部”、“自然博物館”和“人類方物部”三大展區,累計藏品約計2600余件。

中大博物館的另一源頭,便是成立於1928年的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的風俗物品陳列室和古物陳列室。它們是當時國立中山大學創辦博物館計劃的第一步,也是今天中大“人類學博物館”的肇始。1953年全國院係調整,中山大學遷入康樂園。國立中大的兩個陳列室和嶺大博物館重組為“中山大學文物館”,館址設于中山紀念堂二樓,並於當年元旦隆重開放。此後,在一代代教授們和熱心人士的努力和支援下,文物館館藏不斷豐富。

中大現有分類博物館

地質博物館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的地質礦産陳列館,展出礦物、岩石、古生物、寶玉石等2000多件標本。

生物博物館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是國內高校館藏量最大的生物博物館。這裡有20多萬件植物標本,60多萬件昆蟲標本,3萬多件動物標本和4000多件化石標本。

人類學博物館

中山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陳列主要分為三大部分:歷史文物、民俗文物和少數民族文物。其中,少數民族服飾、金銀飾品和禮儀用具等達到480件(套),是目前國內大學博物館中的珍品。

醫學博物館

2004年,中山大學醫學博物館揭幕開館,這是中國高校首家醫學博物館。雖説建館時間不長,但它卻反映了中山大學醫科140多年來,開中國西醫教育先河的輝煌歷史。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