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走下金字塔尖的藝術——古琴的傳承和發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05 10:06:59 | 文章來源: 國際線上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也是最具中國民族精神和審美情趣的傳統樂器。要彈好古琴需要深厚的國學素養,因此有人將它形容成“金字塔尖上的藝術”。近年來,尤其是在2003年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之後,古琴藝術得到了來自政府和民間的廣泛關注。

中國古琴學會是由從事古琴藝術的熱心人士和古琴愛好者發起組成的,隸屬於中國音樂家協會等機構。學會辦公室副主任白雲龍告訴記者,學會的會員普及課全國各地都有。  

“現在到這邊上會員課的人從普通的學生到上班的人,退休的人都有。跟我學的學生從小到四、五歲的小孩,大到退休的老人都有。”

31歲的邢潔是北京西城區少兒圖書館的一名工作人員。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發現並愛上了古琴:“在我們圖書館柔道館,我們教練在那裏彈,覺得特別好聽。以前喜歡聽中國民樂,喜歡古箏、琵琶。突然聽到古琴,覺得這個聲音太好了,就想到來學。”

邢潔不但自己學,五歲的女兒在她的影響下也逐漸喜歡上了古琴。家裏添置了一大一小兩張琴。母女倆每天一起練琴。優雅嫻靜的古琴音樂為這個三口之家憑添了許多生活情趣。

在古琴學會,記者還見到了十歲的張乃夫。他七歲才隨父母從紐西蘭回到中國。短短的三年時間裏,他不但學會説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能背很多古詩詞,古琴也彈得有模有樣。張乃夫的父親説:“在國外才認識到中國自己文化的可貴。才意識到中國有很多特別好的東西。所以想讓他學一些,別丟了。現在是國學復興,我們挺想讓小孩對國學有所認識。古琴是國學的一個支脈。”

張乃夫的父親告訴記者,兒子的同學看到他學琴以後也受到了影響。以前小孩都扎堆學鋼琴,現在有不少孩子轉而學習國樂。

除授課以外,中國古琴學會還通過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宣傳、推廣古琴。“古琴進校園”就是一項深受廣大師生歡迎的活動。古琴學會秘書長張子盛介紹説:“進校園活動是我們古琴學會搞的一個長期、系統的大型工程。陸續已經跑了幾十家大中院校,面向高級知識分子普及古琴,介紹古琴的起源、歷史、人文特點,示範有代表性的兩三首曲子,跟師生交流。”

隨著學琴人數的增加,各地琴館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位於北京中央商務區的“舒琴兮”是一家面向都市白領的高端琴館。琴館館主楊舒原是一名外企職員。第一次聽古琴時,她並不喜歡,覺得它很悶。後來她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挫折,一度非常抑鬱。這時,再一次有機會聽到古琴,楊舒突然發覺琴聲特別打動自己,於是産生了學琴的念頭。在學琴的過程中,她認識了許多朋友。當有朋友提議開一個琴館時,楊舒就欣然同意了,她願與更多的人分享學琴帶給她人生的轉變。

“琴館剛開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知道古琴。甚至很多客人進來古琴和古箏都分不清,為此我們要做大量的工作。到現在我已經覺得很欣慰了,因為我們的學員越來越多,而且琴館很有凝聚力。經常會看到學員逢年過節拎著各式各樣好吃的送過來,甚至會有學員追著我們説:該開雅集(作者注:指文人雅士吟咏詩文,議論學問的集會)了!我們忙不過來的時候他們就來幫忙張羅。所以覺得這個琴館已經不是我一個人的了,而是所有這些愛琴的人,熱愛中國文化的人所共有的。”

學員在“舒琴兮”不但可以學琴、練琴,還有機會參加琴館組織的活動,比如每週六下午的茶會。茶會設不同主題,內容涉及茶藝、古玩、中醫等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琴館學費雖然價格不菲,學員人數卻呈上升態勢。目前已有固定學員五十余人。

時至二十一世紀,古琴這門古老的藝術如何能被正確地傳承和發展?這是業內人士共同關心的話題。目前琴界對此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應該原樣保留,另一種則認為不能完全崇古,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賦予古琴以時代特色。中央音樂學院古琴教授趙家珍女士認為,因為古琴是一種古老的樂器,其開放性比其他樂器要難,因此無論現在古琴與何種風格的樂隊配合,都是值得鼓勵的傳承方式。她説:

“跟民樂隊也好,跟交響樂隊也好,都不過是一種嘗試,如果這種嘗試能夠做出來一個好聽的、能夠傳承的樂曲,那又有什麼不好呢?那也象徵了我們這個時代對古琴的一個貢獻。”

其實,古琴和樂隊的合作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了。著名琴家李祥霆曾嘗試過和美國音樂家的即興重奏,用古琴跟長笛,鋼琴和中提琴進行“對話”,反響良好。著名古琴表演藝術家龔一在古琴與民族樂隊、交響樂隊合作方面也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錄製了大量深受人們喜愛的作品。人們欣喜地看到,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古琴正迎來一個蓬勃發展的春天。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