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藏古琴 不妨先藏新琴

藏古琴 不妨先藏新琴

時間: 2011-02-25 18:30:34 | 來源: 金羊網-羊城晚報
收藏 >

陳初生與他收藏的古琴
 

在前不久舉行的一場藝術品拍賣夜場上,一把明代晚期的孔府“御書堂”乾隆御用無底蕉葉古琴以5800萬元的天價拍出,大幅改寫了之前明代“月露知音琴”拍出的2184萬元中國古琴拍賣成交紀錄,成為目前中國最昂貴的古琴。

近幾年,國內拍賣市場上“新面孔”層出不窮,古琴在眾多拍品中分外惹眼,拍賣價格如日中天,受到藏家的熱烈追捧。昨天,本地最知名的古漢語專家、書法家、古琴愛好者陳初生告訴記者,一輪古琴熱正在掀起,古琴收藏正從行家向藏家轉移,今後價格還會扶搖直上。

古琴三五年價升十倍

古琴,又稱七弦琴,迄今已有3000餘年歷史了。長期以來,琴位列文人四大雅好“琴、棋、書、畫”之首,與文人雅士結下了不解之緣。最近,古琴的“申遺”令它聲名鵲起。

記者在陳初生的家裏看到十多把古琴,讓人愛不釋手。陳初生説,四年前,從暨南大學藝術中心主任崗位退下來後,就迷上了古琴,邊學琴邊收藏。他指著墻上一把還散發著紅土味的古琴説,這是三年前在廣州帶河路一帶淘回來的,當時不到5000元。他重新包裝了一下,安裝了琴底。經考證,這是漢代琴,目前估價可達上百萬元。正是這把琴,讓他對古琴的狂熱一發不可收拾。

“收古琴,一看你的眼力,二看你的運氣。”陳初生説,評定一把古琴的價值,要參考多方面因素,包括材質、工藝、品相、年代、式樣以及其流傳情況等。不過,“收藏古琴最重要的標準還是音色”。陳初生認為,每張琴的音色各不相同,十把同一個樣式的古琴,做工精美的聲音可能很一般,而做工普通的可能音色甚佳。

在陳初生看來,清代之前的琴才有收藏價值,因為“清朝無好琴”。目前,市場上清琴的價格從5萬元至20萬元不等,明琴在20萬-200萬元之間,宋琴在100萬-300萬元之間的為多,也有500萬元左右的。

據了解,古琴價格上漲,和其數量稀少密不可分。有一位古琴收藏大師在考察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館藏機構和包括香港在內多個地區的私人收藏後,得出結論:目前存世的民國以前的古琴數量應該在2000把以內。

不妨從收藏新琴開始

古董收藏最怕假,古琴也有不少做假手段。陳初生從墻上拿了一把古琴給記者看,指著木頭説,這把琴的木頭是漢代的,但是做工卻是現代的。最“高倣”的手段是用老木頭制琴,並人為做斷紋(即“假斷”)。對木材懂行的收藏者可以憑知識判斷古琴的真假。比如明琴的配件多為紫檀、黃花梨,如果使用紅木製作的配件就應該是清代或清代之後製作的。古時的琴弦用蠶絲所制,容易斷,而且難以保存至今,所以保存至今的古琴或者沒有琴弦,或者是後配。

陳初生建議,收藏古琴,不妨從現代開始。據陳初生説,現在生産的古琴升值空間也是很大的,四年前,他開始收當代名家的古琴,當時一把也就三五千元左右,現在這些名家做的琴最起碼也要五六萬元,有的甚至要二三十萬元。

為何當代的古琴也如此貴?陳初生説,做一把琴,很耗費時間,一般要一年以上,好的琴甚至要耗時數年。據陳初生介紹,古琴貴在木頭,不同的木頭決定了音色的好壞。一般來説,琴面多用桐木,也可用松木、杉木,背板用梓木。木料都要先在水中泡上幾個月,然後選料、挖腔、合板、打底、磨平、上漆,光是這一程式就要三個多月。有的大師為了追求音質,等琴身的漆經過十多年後産生了斷紋,再用生漆修補。據説,凡傳世古琴無不經過生漆的修補。

此外,琴的裝飾也很講究。琴上岳山、承露、冠角、龍齦、齦托等都是用美觀的高檔硬木製成,如烏木、紫檀木、花梨木等。據了解,陳初生不僅收藏琴,作為廣東知名的書法家,興致之餘,他還在琴上刻字。至今已經雕刻了古琴淮月、鳴綠、凝碧、南風等十多把古琴。

Tips

從斷紋辨真假

判斷古琴的真假關鍵看斷紋,斷紋的形成與年代、琴的材質和保存情況有關。一般來説年代較久遠的琴身出現的斷紋較多,很可能形成“梅花斷”,而年代較短的有可能出現較淺的大蛇腹紋、小蛇腹紋等。造假者使用熱脹冷縮法,先用刀在琴身上劃、加漆,用噴槍燒或者用烤爐烤,達到一定的溫度後就泡冷水或放在雪地裏。經過熱脹冷縮,琴身就會形成不同的紋路。

判斷古琴的流傳可參考史料和古琴上的銘文。不過銘文也可能有假,收藏者要結合史料和篆刻等方面的知識進行綜合判斷。

陳初生

先後擔任暨南大學古漢語教研室主任、藝術中心主任,曾擔任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第四屆副主席,現任廣東省文史館書法院院長。師從容庚教授,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最近,陳初生書寫的花城廣場被廣州市政府從數十名書法家中選上,如今珠江新城花城廣場的提名就是陳初生書寫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