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當代藝術應是平民教育的主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14 13:49:38 | 文章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人們敢於承認自己弄不懂約翰凱奇,卻不敢承認自己弄不懂巴赫。大家熱衷於誇大杜尚的神秘,一説起達芬奇來都跟鄰居似的。當然,巴赫和達芬奇出名的時間更長,被聽説得更多。但是人們真的更容易弄明白他們嗎?井上有一或者王冬齡的書法好懂,還是《蘭亭序》好懂? 我臨摹過兩千多遍《蘭亭序》,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大多數人只是自以為懂《蘭亭序》。你們還不服,説那是我太笨。好吧,我再舉一個例子:孟京輝好懂還是《俄狄普斯》好懂?

古典藝術歷來都是貴族教育的組成部分。在莎士比亞的時代,普通人看莎士比亞戲劇,貴族子弟們都在學拉丁文和希臘文。今天,我等平民的快樂是有車開,有錢人的娛樂是騎馬。古典藝術成本更高,比較一下電腦的價格和鋼琴的價格就知道了。又由於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時間成本更高。一個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用一台電腦,再花幾個月學學軟體,就可以參加當代聲音藝術的遊戲。

古典藝術的成本特點,註定了它被保留在高貴的學院裏面,當作純學術活動。等到玩的人越來越少,就要國家撥款來搞遺産保護。這些東西確實是文明精華,有心人鑽研進去,依然可以挖掘出對今天的意義。一部分高級老百姓有需求,滿足他們也應該的。但奢侈品就是奢侈品,犯不著在每個城市都建一座歌劇院當地標。

今天的這些古典藝術,其實是它所盛行的那個時代的“當代藝術”,對於它所在的那個時代的人們來説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對於今天的人來説卻不是。今天的人們需要的,其實就是今天的當代藝術。適合用來搞平民教育,做精神文明建設的大眾部分的,是當代藝術。

其實當代藝術進入的門檻比較低,不管從金錢上、時間上、知識準備上都是如此。我剛才舉過用瓶瓶罐罐或勞動工具搞音樂的例子,其實舊報紙也好用,一臉盆的水也好用。這一來就拉平了譚盾郭文景和貧困子弟了。當代藝術,靈感來自街頭和日常生活,情緒是當代人的情緒,邀請當代人來體驗,強調互動和參與。有更多的理由讓普通老百姓接受。

當代藝術在老百姓那裏的接受程度顯然是被妖魔化了的。當代藝術是被人為地鎖在美術館裏面了。而這麼一來,老百姓的接受力和創造力也被妖魔化了。真的要搞創新型社會,真的想要激發老百姓身上的創造力,給他們激浪派和勞申森伯,比“卡農”靠譜得多。

人民是需要真正的藝術的。並不是只要給他們起碼的溫飽和安定,就可以成為源源不斷的稅收來源。也不是用清宮戲、豪門恩怨和小瀋陽來把老百姓弄傻,用交誼舞和扭秧歌來耗掉他們多餘的能量,社會就會長治久安。他們還需要記憶,需要互相交往的公共空間,需要得到尊重和自由表達,需要免於無聊和無趣,需要積極的遊戲和幻想。迄今為止在中國推行高雅藝術的努力,並不能造成老百姓享有藝術,反而加劇了比附舊貴族趣味的成功學攀爬。讓當代藝術成為國民藝術教育的基本方式,才可能讓獨立觀察和反思的態度成為普遍的人格,讓尊重選擇和差異的思維方式成為人際交往的規則,讓真正活躍的實驗和創新成為人們最珍視的價值,最終促成社會進步,而不是讓老百姓成為大眾媒體和文化工業的被剝削者和被忽悠者。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