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當代藝術雖標榜“當代”性卻與“當代”民眾脫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04 09:52:15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這10年去美國的時候較多,每次去,對他們的藝術現狀都有考察。由於美國之當代藝術是中國“當代藝術”的藍本,因此,對美國的當代藝術也格外注意。

美國國家歷史雖然不長,但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竟使其國家收藏幾乎囊括了整個世界美術史中的各重要時段及流派的重要作品。從原始社會到古埃及、古希臘、羅馬的作品,從文藝復興各重要畫家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的大量作品。親臨展場而且可以很近地欣賞包括達芬奇、拉菲爾、提香、安格爾、莫奈等的原作,而且可以隨意拍照、錄影,實在是一種奇妙的感覺。

大都會博物館不僅展出了從史前到當代的各歷史階段的作品,而且還分洲分國地展出全世界各地區的美術品,真可謂琳瑯滿目,目不暇接。而觀眾也的確多極了。人們從全世界各地朝聖般地涌入這些博物館,從門口到各大展廳的空間幾乎都是門庭若市,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從原始藝術到19世紀末的印象主義為止的絕大多數展廳觀眾最多,現代藝術部分人就少了,到當代部分,如克萊因等抽象表現主義,波洛克的滴灑繪畫以及極少主義的作品和形形色色的廢鐵堆積、鐵絲扭折、單純色塊的機械排列……一個個展廳就幾乎完全沒有人看了。有時有人從展廳過路,也是匆匆忙忙,左顧右看,快速通過。只剩一兩個管理人員形單影隻地點綴著當代藝術館,不然就完全沒有人氣可言。大都會博物館的現當代部分就是如此。

在紐約,又去看了專門陳列當代藝術的古根漢姆博物館。但那次去裏面卻沒有中國“當代藝術”家心目中的 “當代藝術”,倒是一個精美絕倫的時裝展,吸引了很多人排隊購票參觀。當然,時裝,我認為應算當代藝術。這個,我喜歡。在這個博物館,他們還展出了羅克威爾的現實主義藝術,甚至還展出了摩托車。無獨有偶,在我參觀華盛頓美國國家畫廊時,貝聿銘設計的東館—─當代藝術館也與古根漢姆的做法異曲同工,正在展出19世紀末的實用設計。那些頗具古典風的乃至洛可可味的傢具、用具、公共設施、室內裝飾很吸引一批有懷古傾向的觀者。然而,在它的底層,那些當代藝術廳裏,除了保衛及管理人員外,差不多就沒有幾個觀眾!這是偶然麼?我也去過歐洲,法國、義大利、德國,凡是當代藝術館,與我在美國看到的現象一模一樣。盧浮宮裏人山人海,儘管蓬皮杜中心是個北京天橋一樣的場合,但其藝術館裏人就少多了。

後來去德國科隆路德維希博物館,這個世界著名的當代藝術館之觀眾也堪稱稀少。其實這是世界性的普遍現象。“當代藝術”雖然標榜“當代”性,卻明顯地與“當代”的民眾嚴重脫節。的確,在紐約最中心區的時代廣場和中央公園,在華盛頓國會山前的廣場,在費城,在亞特蘭大,隨處可見的還是古典形態的寫實雕塑,至多再有點抽象雕塑,“當代”和“前衛”性質的公共藝術竟很難找到!——看來在絕大多數美國人和歐洲人那裏,事實上與中國人一樣對此種“藝術”並不感興趣。

我在洛杉磯附近著名的棕櫚泉鎮,一個富人和好萊塢名演員們居住的區域,參觀了一個著名的藝術市場。能參加的藝術家是受過地區藝術委員會嚴格審查的。那裏展出的藝術也是我們一般視為藝術的東西。在舊金山附近一個有數百家畫廊的著名畫廊鎮子,所展所售的藝術品也是常規的藝術品。“當代藝術”僅僅在沒人或少有人看的博物館裏。這讓我想到黃河清《藝術的陰謀》裏所説的美國當代藝術是由策展人、藝術家、基金會、評論家、博物館、拍賣行構成的封閉的圈子的説法。它其實與“當代”現實生活無關,與“當代”的普通人也無關,而只以政府和金融寡頭們的策劃有關。

在紐約期間,訪問了一位曾經從事當代藝術的曼哈頓華裔畫家張先生。儘管畫室裏還保留了一些以前的波普藝術的作品,但滿畫室陳列的和正在創作的作品,卻是用西方著名畫家如凡高、莫奈、塞尚等的色彩意味和筆觸特徵去處理諸如中國古代郭熙的《早春圖》、趙孟頫《鵲華秋色圖》、沈周《廬山高》等等一批油畫作品,其中國古典的作品卻被地道的西方油畫形式重新演繹了一番。聽説美國人還挺喜歡他的這些有趣的作品,賣得也很好。難怪他的畫室裏堆滿了這種堪稱大幅的作品。他的桌子上也滿是中國古典藝術的畫冊及書籍。在曼哈頓的中心地帶,全世界“前衛”藝術家的聖地,一個充滿著東方特色的畫室,一個曾經前衛的畫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