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中華字庫,文化傳承之“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30 20:14:37 |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

任務重大,遠景誘人

據了解,與“中華字庫”類似的工作,世界各國都在做。歐美一些國家甚至把當地的土著文字、古代表意文字等一些極為罕用甚至早已死亡的文字,都加入了國際編碼,使本國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得以在網路上流傳,從而展示出國家的文化實力。

我國的古漢字與現代文字一脈相承,加上有大量出土文物支撐,整合現有的研究成果,進行編碼、製作字庫,就更顯得有必要了。包括古老的漢字及其他少數民族文字在內的中華文字,是中華文化的傳承“雙手”。我國歷代的盛世,都曾對各民族的古今文字進行過廣泛的蒐集與整理,以更好地傳承各種文獻。現在,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已成為潮流。在當今世界數字化、資訊化的發展大趨勢下,未來人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多地與數字化相融。中國文化要“傳下來”、“走出去”,當然要依靠數字技術和網路平臺才行。我們還要將古代的、現代的各種圖書文獻逐步數字化,使中華文明得以永久保存,並且廣泛傳播,這也是歷史和現實的一項非常急迫的重大任務。

“中華字庫”工程的設想,就是新聞出版總署在這樣的背景下,于2006年提出來的。國家對這個項目非常重視,先後將其列入《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家《文化産業振興規劃》。工程由新聞出版總署重大科技工程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總指導,以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為牽頭單位,成立了工程總體組,負責工程建設的整體管理和組織實施。除首席專家裘錫圭教授之外,總體組還從各參與單位抽調,或聘請總體組單位外的技術專家、管理專家等,組建起項目的技術團隊,以承擔總體組的各項工作。經過幾年的精心籌備,工程目前已正式進入實質性研發階段,計劃五年完成。

審定過“中華字庫”研發方案的專家説,工程是比秦始皇統一漢字規模更大的中華文字整理工程,必將對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歷史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上一頁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