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別讓排名擠掉大學使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11 09:52:58 | 文章來源: 鳳凰網教育首頁

核心觀點

部分學者和大學領導層極度重視參與“排名”的遊戲,卻忘記了大學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塑造生命、幫助年輕人發展為思想成熟、才德兼備的人

現在,有些學生報讀大學或選擇專業時,不是基於興趣,而是根據大學排名;有些家長為子女選校時,不是基於教育品質,仍是排名;有些僱主招聘大學畢業生時,不是基於他們的才幹和品德,還是他們所念大學的排名;有時候,大學的贊助人提供資源,不是基於他們對提升教育品質的認同,而是大學排名採用的表面化的研究指標。

不少人對這些排名採用的方法所知不多,卻將之奉為無上權威。我們常常慨嘆教育制度因市場價值而蒙污,可是我們(學生、家長和僱主)卻也正在加劇這一問題。

為了獲得更高名次,一些大學甘願施展“策略定位”手段,招聘知名度高的研究人員,以刺激研究産量。傳聞有些大學甚至付酬予外地教授為訪問學人,以便將其名字列作附屬教學人員,從而將其研究成果計算在內。這樣一來,我們跟聘請外援的球會有什麼分別?這些挂名或美其名曰短期的“星級研究員”,可會惠及學生或提供優秀教育?他們對建立一支長遠持久的研究團隊能有多大貢獻?他們的研究對本地社群又可帶來多少裨益?

一旦要參與排名這個遊戲,“影響力低”的研究便會邊緣化。食物安全、環境科學、人文學科和某些社會科學學科便是例子。本土相關性強而對全球影響力不大的學科,一般被視為次要。如果大學的使命是教育學生、創造知識,以改善人類生活的素質,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同時促進我們的文化和承傳的話,我們便需要在“影響深廣”的科技研究,與影響力相對較低的人文學科研究之間維持平衡。

今日的大學對教育、啟導學生可夠重視?哈佛學院前院長哈裏·劉易斯指出,當今“教授是以學人和研究員的身份獲聘,而非為年輕人解惑、厘清價值和觀念的導師。大學不期望教授幫助學生,而是另聘輔導人員和顧問,甚至免除教師在這方面的職責,吹噓同儕輔導制度,利用學生做教授當做的工作,且引以自豪。”排名已把大學的首要使命——教育排擠為旁支。

且讓我們返璞歸真。大學教育的本質就是塑造生命,幫助年輕人發展為思想成熟、才德兼備的成人。延聘教授是要讓他們當學生的良師益友,循循善誘、啟迪年輕人心智,與他們分享價值和哲理,同時提升他們的知識水準。我們該對信賴我們的社會、提供資源的納稅人,最重要的是,對把黃金歲月交托我們手中的新生代,負起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