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15萬年薪校園招聘是噱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06 09:05:59 | 文章來源: 北京晚報

“15萬年薪起,薪酬上不封頂”、“30萬元保底年薪,只要你最牛”……從2010年10月起,各類企業扎堆進入高校展開校園人才爭奪戰,各種高薪誠聘的宣傳廣告頻頻亮相。這一態勢似乎反映了當前人才市場對於應屆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回暖。

但是,前程無憂校園招聘頻道最新調查的數據顯示,仍有4%的應屆生簽約薪資在1000元以下,而大多數應屆生簽約的薪資處於1000元至3000元之間,佔48%;只有7%的應屆生簽約薪資超過8000元。

薪資懸殊:高薪者鳳毛麟角

前程無憂的調查顯示,有22%的應屆生到目前為止還沒找到工作。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660萬人,較2010年增加了4.8%.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強調:“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各地、各高校需要高度重視,提早部署,力爭2011年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初次就業率水準基本穩定。”

不可否認,個別企業提供的薪資並不能全面反映當前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狀況。一位知名B2B公司人力資源總監表示:“媒體報道的‘應屆生年薪20萬元、30萬元’其實是企業對外宣傳的一種行銷策略,這些資訊只能表明2010年企業確實對應屆生更加重視,但這種薪資水準並不具有代表性。至於8000元以上的簽約薪水,對於應屆生來説也不足為奇,不過這些應屆生多以碩士學歷為主。”在前程無憂論壇上,網友“wendydue”發帖説:“我們曾經錄用過的應屆畢業生月薪最高為12000元,因為那位同學既掌握了行業內比較領先的技術(他的導師擁有這項技術的專利權),又具備一定的領導能力,所以公司願意付出高薪並培養他做團隊的主管。”

薪資是個人職業能力的反映,同時也是市場需求的反映。大學生就業壓力管理論壇發佈的《2010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顯示,在專科學歷和本科學歷人群中,接受零月薪的人數比例相對較高,分別為18.5%和20%;同時,碩士和博士學歷的被調查者中也有一成以上的人明確表示接受零月薪,接受零月薪時限最短為1個月,最長可達半年。

學歷貶值:上大學還有何用

隨著大學不斷地擴招,學歷貶值的問題越發凸顯。目前,這種現象不僅是普通高校畢業生需要面對的問題,也讓一些名校畢業生倍感壓力。社科院發佈的2011年《社會藍皮書》指出,國家重點教育工程“985工程”建設高校中,文憑出現貶值現象。這些名牌大學的畢業生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月薪水準相較以往有所下降。由此可見,剛出校門的名牌大學畢業生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2010年上半年出現的“用工荒”問題,讓部分企業開出高價招攬民工,一些成熟技工的薪水甚至趕超白領。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1歲和22歲的大學畢業生與同齡的青年農民工工資都是“千元檔”,青年農民工的平均工資水準甚至略高於大學畢業生。如今,在國家高度重視教育的情況下,這樣的對比讓新一輪“讀書無用論”苗頭再顯。出現這種現象究竟是高等教育體系發生了問題,還是這樣的比較過於功利,值得深思。

前程無憂論壇針對“大學無用論”的話題,對應屆生和已工作的在職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應屆生中有76%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白上了,什麼也沒學到”,而在職者中有70%的受訪者表示“上大學確實沒有”。學歷貶值的現象,不僅需要大學生進行轉變觀念的反思,同樣拷問了現如今高校的教學內容和教育方式。有專家呼籲,大學生要“看淡文憑、破除學歷崇拜”。其實,這樣的結果並非大學生一方的力量就能扭轉乾坤,畢竟在就業鏈條上,大學生只是最薄弱的一環。

就業歧視:遭拒理由莫名其妙

大學生就業經常聽到這樣的鼓勵,出身貧寒、專業不好、非名校,這都不是問題,只要你肯努力、願意付出就一定能夠找到工作。然而,如今一些把大學生擋在招聘單位門外的理由卻成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

“就算你學歷高,就算你有能力,你是女性,人家就不要你;如果你是男性,可別偷著樂,你身高在175釐米以上嗎?你相貌、氣質佳嗎?別以為企業這是在招聘職業模特,人家這是在招網路編輯呢!好吧,以上條件我都滿足,過關斬將總可以入你法眼吧?別得意的太早,你是本地戶口嗎?你是水瓶座嗎?不是?不好意思,你可以走了……”這是由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中心開展的“大學生就業歧視狀況調查”中一些“無厘頭”的就業歧視。

根據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發佈的《當前大學生就業歧視調查報告》顯示,中國11所“211工程”名校,涉及2000多名大學生,其中54.05%的大學生表示在應聘中受到過歧視;性別、戶籍、政治面貌、身高、長相、年齡、婚育等都是大學生就業中遭遇的歧視內容。有68.98%的用人單位對大學生求職者的性別有明確要求;有59.14%的用人單位對大學生求職者的戶籍地域有明確要求。

前程無憂有關負責人王劍表示,不知道企業如此莫名其妙的招聘要求是在試探大學生應聘者的底線,還是在就業難的形勢下趁火打劫?如果因為工作能力不足被企業篩下,大學生或許能輸得心服口服,並知道自己今後的努力方向。可是,如果是那些莫名其妙的拒絕理由,讓處於求職困境中的大學生更加無所適從。(記者 鄭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