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哈爾濱手風琴教育:冰火兩重天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19 10:48:28 | 文章來源: 哈爾濱日報新聞網

今年的“哈夏音樂會國際手風琴藝術周”上,各具韻味的手風琴曲勾起了哈爾濱人久遠的回憶。百年前,俄羅斯僑民厚重而又帶著些許鄉愁的手風琴聲曾經是哈爾濱這座城市的特定符號。如今,這場手風琴音樂盛宴讓很多市民重拾對手風琴藝術的關注與青睞。

但深入了解,記者卻發現,哈爾濱手風琴教育的現狀陷入了AB面的尷尬。A面———手風琴演奏水準歷史久遠、水準很高。B面———民間手風琴教育師資匱乏,考級為主、缺乏推廣。

【火】

哈師大傳媒學院張德瀚老師憑藉自己創作、演奏的《天高雲淡》榮獲室內樂組一等獎

建國以來中國選手首次在國際級手風琴大賽中獲室內樂組一等獎

8月7日至10日,由國家文化部和哈爾濱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哈爾濱師範大學承辦的“2010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國際手風琴藝術周暨國際手風琴比賽”在哈師大校園舉行。來自12個國家的著名手風琴教育家、演奏家經過認真細緻的評審和遴選,哈師大傳媒學院教師張德瀚憑藉演奏的原創作品《天高雲淡》從中國、俄羅斯、法國、德國、烏茲別克等國近200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榮獲室內樂組一等獎。這是建國以來中國選手首次在國際級手風琴大賽中獲得室內樂組一等獎,其指導教師哈師大傳媒學院副院長王宏宇教授榮獲最佳藝術指導獎。賽後,張德瀚隨即收到香港中樂團、中央民族樂團年內分別在香港大劇院和北京國家大劇院的室內樂演出邀請。

各國手風琴演奏家同臺競技勾起哈爾濱人溫暖回憶,更有國外粉絲專程組團來欣賞世界各國最高水準的手風琴演奏

本次“藝術周”堪稱國內最高級別手風琴藝術盛會

據王宏宇介紹,此次共有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等12個國家的評委、演奏家、嘉賓及選手500余人云集哈爾濱,參加演出、比賽、講學及觀摩活動。這場堪稱國內最高級別的手風琴藝術盛會,吸引了國內外樂壇及音樂愛好者的廣泛關注,甚至有國外粉絲組團專門來欣賞手風琴演奏。

王宏宇告訴記者,“藝術周”開幕前,一家旅行社給他打來電話,詢問哈夏音樂會是否有“尤裏·希什金”的演奏會,“我這有16個美國人‘打飛機’過來看演出”。據説,這16位“追星族”是在美國的網站上看到演出資訊後,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只為看一眼希什金的演出。“這在中國是不可想像的,除了明星演唱會,很少有人會追著哪個演奏大師跑。”王宏宇説。可見哈夏中的“明星示範效應”十分顯著。

據了解,目前國際上每年都要舉辦各類手風琴藝術活動和賽事,其數量之多大大超過了鋼琴、小提琴等其他熱門樂器的比賽,原因是國外手風琴藝術愛好者的數量非常龐大。近幾年,伴隨著中國手風琴藝術與國際的接軌,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先後舉辦了共計十余屆的國際級手風琴藝術節及比賽,但是像本次在哈爾濱舉辦的“國際手風琴藝術周”這樣高規格和大規模的活動還沒有。 

極具表現力的手風琴演奏也勾起了許多哈爾濱人久遠的記憶。演出結束後,聽眾起立、鼓掌,久久不願散去。71歲的陳其是一名退休幹部,年輕的時候愛唱愛跳,也拉過幾年手風琴。他回憶:“我們小的時候,經常在街頭巷尾聽到悠揚的手風琴聲。很多在哈的俄羅斯人都會拉手風琴,很多耳熟能詳的俄羅斯歌曲都是用手風琴伴奏的。”“我們幾個同事和一個俄羅斯老師學手風琴,經常得到單位演出的一等獎。”一些有閱歷的哈爾濱人回憶:據老一輩講,或遠或近的手風琴聲曾經是哈爾濱非常有特色的標誌,很多俄羅斯僑民用手風琴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十分感人。

曾經當過音樂老師的吳美清回憶:“上世紀80年代,哈爾濱的學校音樂課上,手風琴還是很普及的伴奏樂器,學生們經常在手風琴的伴奏下合唱歌曲。”

【冰】

上世紀80、90年代考級熱,學習手風琴風靡一時。但急功近利的學習動機讓孩子們漸漸喪失了對手風琴學習的興趣

考級之痛:從熱的“發燒”跌至絕對“冷門”

“上世紀80年代,那時候特別流行手風琴考級。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去學手風琴,在哈爾濱拉手風琴十分時尚。”王宏宇回憶道,“那時候一個老師要教30多個學生,我記得,最多的時候個別老師有100多個學生,每天忙的不亦樂乎。”

考級,和其他樂器一樣,手風琴也深陷其中。與考級相關聯的加分、特招,讓家長們趨之若鶩。除了個別有興趣、有天賦的孩子以外,更多的孩子都被逼著、趕著學起了手風琴。一位當年同時教過34個學生的手風琴老師説:“手風琴要想學成大約8-10年,週期比較長,和鋼琴相比,它還需要力度,所以對於孩子來説相對更枯燥、難以掌握。”盲目參加考級,讓本就枯燥的學習變得更加無趣,孩子們對學習很抵觸。原有的興趣漸漸消弭,抵觸、麻木讓授課十分困難。背離了音樂本質的音樂教育,很快喪失了生命力,隨之出現的是考級之後的徹底放棄,課程在家長與孩子抗衡當中被迫中斷。

“到了2000年左右,民間的手風琴教育就已經衰落。唯一保持的是高校的手風琴專業,但每年只有有限的名額。原本極端火爆的手風琴熱漸漸淡去,民間的手風琴教育逐漸萎靡。上世紀80、90年代是哈爾濱手風琴的絕對輝煌時期,與之相對應的是隨後的冷落。”王宏宇對於這段歷史有很深的感觸和慨嘆。

這幾年,隨著音樂教育的回暖,想學手風琴的越來越多,但與之對應的是專業老師鳳毛麟角、手風琴學習班難尋蹤影

冷熱之巨:民間手風琴教育幾乎空白

上個月,張女士帶著12歲的女兒聽了一場“手風琴藝術周”的演奏專場。時而明快、時而低沉、時而雄壯、時而幽怨的手風琴聲讓張女士的女兒如醉如癡。演出後,她強烈要求要學手風琴。張女士趕緊到處給孩子找手風琴學習班和老師,但卻十分失望。“我家附近和孩子學校附近的音樂學校我問了遍,大多數都沒有手風琴班或老師,個別學校因為擔心學的人少只是登個記。”

記者從南崗、道裏10余家音樂學校了解發現,沒有一家開設手風琴學習班,其中2家可以幫忙聯絡到老師,但必須到老師家上課。一位音樂學校負責人介紹:“好多年都沒人開手風琴班了,以前是因為學的人太少,現在是因為教的人太少,學生數量不夠老師根本不會來。”

記者從市群眾藝術館了解到,目前該館有1名手風琴老師,但由於平時要策劃、參與很多群眾演出任務,授課時間很難保證。

王宏宇非常了解哈爾濱市的手風琴教育狀況,他介紹:“目前,我知道的專業手風琴老師不會超過20個,還有一些可能我不熟悉的老師,但數量也是鳳毛麟角。”“手風琴藝術要推廣,民間力量極其重要,師資的匱乏是問題之一。”

採訪中,一些社會學家也紛紛呼籲:音樂是超越國際的特殊語言。哈爾濱作為歷史悠久的音樂名城,與手風琴這一獨特的樂器有著不解之緣。大力推廣手風琴藝術,關注、充實手風琴民間教育,對於豐富哈爾濱市文化內涵十分重要。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