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煙臺職業學院院長王永民:合作辦學謀取共贏(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16 09:03:23 | 文章來源: 水母網

煙臺職業學院

煙臺職業學院實訓基地

煙臺職業學院數控實訓車間

作為教育部“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項目”試點院校,擁有全日制高職在校生16000余人,新生的錄取分數線、一志願錄取率、報到率和畢業生就業率均名列全省同類院校前茅。是什麼讓這所職業院校炙手可熱?在與煙臺職業學院院長王永民的對話中,記者找到了答案。

專業建設——

契合地方經濟發展

對職業院校而言,專業既是學校形象外顯標誌,也是人才培養的內隱招牌。“在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上,我們一直堅持緊貼煙臺市重點建設的機械、電子、食品、黃金等支柱産業,建立起專業與産業聯動的動態調整機制。”王永民説,特別是對與地方産業發展關聯度高的專業,加大投入,做大做強;對關聯度小的,縮小規模,逐漸淘汰。同時,學院注重拉長專業鏈條,建設重點專業群,輻射帶動其他專業發展,不斷提高專業服務産業發展的深度和廣度。“以食品專業群建設為例,學院以葡萄酒檢驗專業為依託,先後增加了食品加工技術、食品檢測與管理、生物技術等專業,有效滿足了當地食品企業人才需求。”

別具一格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專業建設相輔相成,構成煙臺職業學院辦學的一大特色。王永民告訴記者,目前學院正秉承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構建以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專業體系,重點建設食品檢測及管理、汽車檢測與維修等7個專業及專業群。同時實施“內涵提升工程”,推進“以崗定教”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並開發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以7個重點專業及其專業群的核心課程建設為龍頭,制訂110門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力爭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精品課程16門、院級精品課程35門、優質核心課程65門;編寫工學結合教材104部。教學設施條件的功能改造也在加快,對校內實訓基地進行新一輪論證評估,新建59個校內實驗實訓室,改擴建63個,每年將新建25—30個校外實訓基地,使校外實訓基地的數量達到300個左右。

目前,學院正在推進實施教師實踐進修、青年教師導師制、兼職教師崗前培訓、教師教學能力測評四項工程。在未來的三年建設期內,每年將安排20—30人次外出學習或培訓,使“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90%。

合作辦學——

強強握手謀取共贏

“‘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培養新型實用人才’是學院的辦學宗旨,也正因如此,我們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模式,逐步形成了鮮明合作辦學特色。”王永民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與企業深度合作。學院與省內外一些大的知名企業強強聯手,確立了多渠道、多層次、校企共贏的合作新模式。據介紹,目前學院已與世界500強企業富士康科技集團聯合開辦SMT訂單班,每年向富士康輸送400名準工程師;上海通用公司投入350多萬元與學院合作開發了ASEP項目,一汽豐田投入300多萬元開發了T-TEP項目。在汽車製造維修和售後服務方面,全面引進企業的人才培養計劃,每年可為汽車行業培養人才200多人;為滿足葡萄酒釀造、行銷等人才需求,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投資200多萬元在學院建設了葡萄酒生産線,並創辦張裕葡萄酒學院。眼下,企業冠名訂單班達到46個、“校中廠”性質的生産性實訓基地103個,訂單培養學生達6000余人,佔在校生總數的34.9%。

——與行業緊密對接。學院與煙臺市建設集團共建煙臺市建築業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基地,採用“校企共建,以校為主”的運營模式,建成面向全市建築行業開展12個特殊工種的培訓考核基地。該基地70%的培訓項目由學院骨幹教師承擔,同時可滿足5個教學實訓項目的要求,每年可完成1萬人次的培訓任務。作為“山東省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學院每年可完成服務外包人才培訓任務500余人次。

——與區域全面融合。為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繫,學院組建了由政府職能部門領導、行業協會負責人和30多家大型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組成的“學院建設與發展顧問委員會”,就學院專業設置、招生就業等重大問題定期進行諮詢、研究。制定並實施了《煙臺職業學院服務煙臺行動計劃》,與工商企業聚集度比較高、用人需求量大的開發區、福山區、高新區、牟平區等簽訂了全面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加強了與政府部門的密切聯繫,從而根據區域人才需求情況,全面落實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人才培養目標。

服務社會——

辦學功能不斷提高

“職業院校的靈魂,在於創造性地融入社會服務,融入區域經濟發展的脈搏。”王永民告訴記者,目前,煙臺職業學院在積極發展普通高職教育的同時,更把社會培訓和技術服務作為重要服務領域,形成“一體兩翼”的發展格局。

關心職業教育的人,在煙臺職業學院總能找到驚喜:比如學院建有“山東省製造人才培訓基地”、“山東省船舶製造業人才培訓基地”等15個省市級培訓基地,並設有煙臺市職教師資培訓中心、煙臺市普通話測試中心及職業技能鑒定所,面向行業、企業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每年面向社會開展各類培訓達到1.7萬人次,開展的職業資格考試和職業技能培訓鑒定達到2萬人次。學院還與省內數10所職業院校開展了對口交流,聯合開展職業教育研究,與南韓東明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等加強師資與人才培養的合作交流。以王枚博士為負責人的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研究所與企業聯合研發的“動態人臉識別系統”、“治安交通監控系統”和“數字信號的分時處理系統”先後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山東省高校優秀科技成果二等獎,為社會直接或間接創造經濟效益2000余萬元。

“要讓我們的職院不僅僅是一所高校,更成為助推一座城市、一個區域經濟發展和價值提升的動力源之一。”採訪結束時,王永民這樣描述他心目中對於職業院校的定義。正是憑著一系列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全面創新合作辦學模式的舉措,煙臺職業學院實現了教育教學改革的全面深化和人才培養品質的全面提升。如今,學院正在努力創建國家骨幹高職院校,向著“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高職院校奮鬥目標昂首邁進。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