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高考生在學習素描、色彩的過程中大都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繪畫技能經訓練並上升到一定階段後出現了進步暫時停頓的現象,甚至還可能出現倒退,這稱之為“高原現象”。
“高原現象”發生於由低層次學習進入高一層次學習的過渡期間,它的産生是正常的,考生不必恐慌。如果能正確分析出現“高原現象”的原因並適當調整,會縮短並跨越“高原期”,再次實現大幅提升。但如果考生對這一現象不了解,又不能正確對待與克服,出現情緒波動,則可能會無法逾越“高原期”。
筆者分析“高原現象”産生有以下幾種原因並希望總結出一些應對策略為輔導老師及考生提供幫助:
一.認知結構原因
一種常見的現象是:學生在作畫中只知被動抄襲對象,死扣細節造成形體結構嚴重脫節,調子紊亂、缺少整體感,立體感偏弱,空間感不強。在表面上看,素描、色彩的訓練活動是一種技能學習的過程,但這一過程是在美術基礎理論指導下得以實現的。許多考生的理論知識來源於老師的點滴傳授,呈零星、散點狀,甚至只是來源於老師的經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種舊有的知識結構嚴重限制了考生技能水準的進一步生成。
應對策略:學生要補充構圖知識、透視知識、明暗知識、解剖知識、色彩知識、觀察表現方法等美術基礎理論,進行知識排序重組,並使之條理化,這絕對不是浪費時間,相反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實踐中要深入體會“整體——局部——整體”的分階段作畫程式。輔導老師要有目標意識,在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結構的結合點上下功夫。在輔導示範時,要滲透學法指導,講透原理;要把握示範的時機,做到具有針對性,如果只需講解學生就能領悟的,絕不示範,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否則就會使學生養成依賴心理。在習作講評中要儘量多角度分析,針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對優缺點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解決辦法。特別要對産生錯誤的原因進行透徹分析,這有利於學生及時正確認識自己的學習程度和存在問題,也有利於學生形成自我反思的習慣。
二.盲目追風原因
即不切實際地追求所謂的繪畫風格。現在各個地區出現了具有地域特徵的“畫風”,一些有經驗的輔導老師也在百般揣摩哪種“畫風”能吃遍天下,並以這種“畫風”影響學生。殊不知這嚴重違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基本原則。一旦“畫風”與學生個性嚴重衝突,則會限制才能的發揮,不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應對策略:輔導老師改變單一“畫風”的經驗推銷,去掉追求短期效應的功利思想。要認識到學生的自由個性和獨特精神追求,是別人難以借用模倣的,教師要尊重他們的真實感受,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閃光點,為形成其個人藝術風格指導方向;要去掉從眾心理,改變流於形式、只注重表面效果的輕浮態度。
三.訓練模式原因
針對各美術院校、部分省統考要求,大多輔導老師形成了一套固定模式的訓練方法,他們信守“你考什麼我就練什麼”的教條,往往屢試不爽。如現在各地高校及省統考中流行色彩默寫,因此高考色彩輔導採取避開寫生,單純訓練臨摹,直至考前強化默寫的模式,這是一種“拔苗助長”行為,也違背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一些學生進入美院後不會畫寫生就是這種應試模式造成的“惡果”。
應對策略:輔導老師改變“短視”行為,制定嚴格科學的教學計劃,訓練內容由淺入深。根據考生的現階段實際能力水準,分層次輔導。要能夠根據考生的能力變化對訓練計劃作出適度調整並達到多樣化。例如,素描的長、短期人物寫生、速寫、默寫、想像創作、優秀范作欣賞等相互穿插進行,培育學生全面的技術能力和藝術修養。考生則不應急於求成,要踏踏實實,從基礎訓練入手,養成多看、多練、多思、多問、多記的良好習慣。
四.學習動機原因
每一個美術考生給自己定的目標不同,有的非名牌院校不上,有的則是一般院校也能將就,而有的只要被高校錄取就能滿足。輔導老師也會為考生規劃未來,預先進行評估。一旦評估與願望相距甚遠,考生在心理上易産生焦慮浮躁的情緒,失去學習的信心,導致能力水準停滯不前;如果評估結果非常樂觀,也有可能造成考生“十拿九穩”的滿足心態,從而放鬆學習、不思進取。另一方面,有的輔導老師不顧學生實際能力,統一以優生的標準要求普通學生,盲目施教,讓學生疲於應付,反而導致中、差生提前進入“高原期”或使“高原期”延長。
應對策略:輔導老師要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心理,不能非理性地要求學生跨越式發展,要善於鼓動學生,或者以鮮活的成功事例教育學生,甚至請校友回校組織座談,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考生也要進行心理上的適度調整,始終維持好強大的學習內驅力。
五.生理心理原因
美術考生面臨的學業繁重,學習節奏緊張,在考前強化階段加班加點,沒有節假期。一旦不會自我調節,易導致用腦過度、精力透支、昏昏欲睡、心情煩躁等現象,致使學習效率低下,意志力薄弱的甚至會放棄學習。
應對策略:輔導老師要及時捕捉學生學習心理上的波動信號,了解詳細情況,扮好“心理諮詢師”的角色,準確診斷,對訓練強度安排作出適宜調整,增加休息時間,營造寬鬆學習氛圍,使學生精力得以及時恢復;善於鼓勵安慰,消除苦悶徬徨情緒。學生也要學會合理規劃,適當地放鬆自己,張弛有度,勞逸結合,科學用腦,不打疲勞仗,給自己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