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版歌劇《奧涅金》
3月14日,國家大劇院與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聯合製作的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首演。中俄兩組年輕演員輪番登場,呈現出獨特的活力,音樂視覺化的呈現效果也引起熱議。導演阿列克謝·斯捷潘紐克昨天接受採訪時表示,用年輕演員演《奧涅金》更合乎作曲家的初衷。
□觀眾反響
談舞美現代設計還原普希金時代
《奧涅金》是國家大劇院首度嘗試做俄語歌劇。當《奧涅金》的幕布拉開,觀眾看到的是一個鋪滿蘋果的舞臺,仔細觀察又可以看到各種俄羅斯元素,比如鞦韆、水壺、茅草垛等。舞臺色調和服裝從明亮鮮艷到昏暗蕭條,時刻提醒著觀眾這註定是一場悲劇。另外,舞臺上部和兩側分別裝有一塊黑色的幕布,保證了幕布可以在舞臺任何位置逐漸打開。不僅大大增加了舞美呈現的靈活度,更為觀眾營造出強烈的鏡頭感。而在黑色幕布之外,月光從一扇窗照向舞臺,使塔吉亞娜的“私人空間”展現在觀眾眼前。斯捷潘紐克解釋説,選擇這樣的舞美設計方案是希望還原普希金創作時原本的樣子,“但並不意味著按過去老的方式去創作歌劇,我們有很多很現代的設計在裏面。”
斯捷潘紐克表示,這一版《奧涅金》的特點在於通過設計從視覺上再現了劇中人物所處的環境,那些極為複雜具有內在衝突的世界,“我們既展示普希金時代人們的舉止、禮儀和行為上與當今的不同之處,又避免將這部作品變成歷史入門的東西,裏面的每個人物從最初的奧涅金到最後的查列茨基以及連長都有血有肉,有足夠的説服力。”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呂繼宏看完演出後表示:“我覺得這個版本舞美比較寫意,很有韻味。我覺得在捷傑耶夫的指揮下,大劇院管弦樂團整體感覺也非常棒,合唱團的表現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整個音色非常柔軟,並且聲部之間的配合非常和諧。”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廖向紅表示:“我更關注這部戲的導演如何去解讀普希金詩詞中的文學內涵、人物複雜細膩的內心情感與音樂的結合。我覺得他(斯捷潘紐克)成功地把音樂視覺形象化了,尤其把人物的內心活動外化呈現,並與音樂進行了有機的結合。而且,這部戲的舞美也不太同於通常俄羅斯作品的實景展現,而是通過部分寫實和更多精神世界的視覺呈現,讓觀眾入戲。”
談演員
年輕人表現原作更純真
此次擔綱《奧涅金》的中俄兩組演員都非常年輕,表演談情説愛也顯得更可信。小提琴家呂思清在看完俄羅斯組演員的表演後評價説:“我覺得男女主角都非常出色,女主角的咏嘆調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長的咏嘆調了,很難很難,她的高音、低音聲部連接得非常自然,聲音也非常好。我還是很喜歡女主角塔吉亞娜的書信場景那段咏嘆調,完全可以體現出女主角內心對於愛情和自由的渴望,一種青春的火焰,非常有感染力。”而中國組奧涅金由男中音袁晨野扮演,他帥氣的外表與原著中奧涅金的形象十分契合,演唱更是展現出這位柴可夫斯基聲樂大賽冠軍的實力。中國組塔吉亞娜飾演者柯綠娃,其細緻的表演以及出色的唱功也贏得觀眾認可。
兩組主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年輕。導演斯捷潘紐克透露,年輕正是他選《奧涅金》演員最看重的元素,“柴可夫斯基寫這部歌劇時,就是為年輕人創作的,包括《奧涅金》的首演,也是由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學生擔綱。柴可夫斯基害怕由非常出名、非常成熟的演員來演,失去了最純真的東西。”斯捷潘紐克認為,讓有經驗的人演,表演難免會有模式化,“柴可夫斯基不要求演員演唱是完美的、一點沒錯的,他倒希望出一點錯。出錯了,代表是鮮活的人物。這次中俄兩組演員都非常年輕,我覺得跟年輕演員合作挺好”。
□指揮訪談
捷傑耶夫
中國觀眾專業知識多
捷傑耶夫大師的指揮是《奧涅金》首輪演出的一大亮點,導演李六乙評價大師的指揮非常細膩、準確,不急不躁。指揮家張國勇也表示:“捷傑耶夫對《奧涅金》的駕馭能力是無與倫比的,他對音樂的把控、對細節的處理都爐火純青。”
對這次與國家大劇院的合作,捷傑耶夫也很興奮,“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唱團對我來説都是全新的元素,他們都很年輕,我覺得每一場都有進步。隨著我們更熟悉彼此,後面也有即興的元素出來”。捷傑耶夫坦言,在《奧涅金》選角之初,他就希望年輕化,“不只是找好的,還要找年輕的,他們在一塊能碰出更多的火花。比如這次在北京演出,兩組年輕演員就互相在觀摩和學習”。
對中俄聯合製作歌劇,捷傑耶夫認為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他透露今後有意把中國歌劇也帶到馬林斯基劇院演出。捷傑耶夫驚嘆于國家大劇院6年27部歌劇的産量,“中國歌劇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發展得快。而且這幾年我也明顯感覺到中國觀眾的變化,他們對於音樂的注意非常集中,專業知識也很多。我相信中國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聽古典音樂,觀眾群會越來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