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2013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正式拉開帷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23 09:27:15 | 文章來源: 搜狐娛樂

話劇《大宅門》成開幕大戲
話劇《大宅門》成開幕大戲

8月21日,中國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大宅門》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拉開了“2013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帷幕。

演出季期間,國家京劇院、中國國家話劇院等9個文化部直屬藝術院團及特邀德國柏林德意志劇院等,將呈現28台精品節目,共在首都各大劇場演出65場,集中展示國家藝術院團藝術水準和精神風貌,並通過藝術研討和演出交易等活動,推動國家藝術院團的改革發展。

原創精品體現鮮明民族文化特色

注重原創是本屆演出季一大特色,各大院團立足民族文化,全新立意,紛紛推出原創精品劇目,呈現出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國家京劇院京劇《洛水伊人》再現了曹魏時代才女甄宓的傳奇人生。由劉威、朱媛媛、斯琴高娃、劉佩琦、雷恪生等參演的國家話劇院話劇《大宅門》,講述了百年商號的滄桑變遷。而中國歌劇舞劇院推出的原創舞劇《孔子》追述了孔子的一生,對孔子一生所呈現的儒文化精神進行了深入探討和演繹。中央歌劇院推出新創歌劇《紅幫裁縫》,回溯民國舊事,再現民族資本和家族糾紛的跌宕命運。中央民族樂團推出的由“印象”系列導演王潮歌導演的《印象-國樂》對中華民族國樂進行了一次系統整理。中國東方演繹集團有限公司推出的歌舞《水墨中華-雅》,以歌舞等形式演繹濃墨相宜、奇美壯觀的中華山水風貌。 

重排經典改編名著成亮點

縱觀本屆演出季展演節目,重排經典和改編名著成為亮點。許多劇目改編自名家名著,例如《洛水伊人》、《大宅門》、《紅岩》、《紅河谷》等,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紅色經典進行了嶄新解讀和演繹。京劇《杜鵑山》、交響樂音樂會3D《春之祭》、歌劇《遊吟詩人》、神話舞臺劇《西遊記》、芭蕾舞劇《天鵝湖》和《堂吉訶德》則彰顯了中國演藝界的專業水準和軟實力。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推出的音樂劇《岳雲》,改編自著名劇作家馬少波先生同名作品,以音樂劇為載體,集歷史故事、原創音樂、功夫武術、皮影藝術、精彩舞蹈及臺詞唸白,弘揚了精忠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為紀念斯特拉伕文斯基作品《春之祭》公演100週年,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首次以跨界形式邀請著名多媒體導演克勞斯歐·伯梅耶、指揮胡咏言、男高音歌唱家謝天與青年舞蹈家茱莉亞·馬赫,推出3D交響音樂會《春之祭》,將開創古典音樂多媒體跨界合作的新形式。

中央歌劇院為紀念世界著名作曲家威爾第誕辰200週年推出的歌劇《遊吟詩人》,為紀念世界著名作曲家瓦格納誕辰200週年復排創作的歌劇《女武神》都在原作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創新。

創建國際文化交流機制

國家藝術院團在藝術創作實踐中,不斷拓展視野,通過版權合作、聯合創作和互邀訪問等形式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呈現出中外藝術交相輝映的活躍氛圍。

本次演出季,涌現出大批中外藝術家共同合作項目如音樂會《春之祭》,芭蕾《天鵝湖》、《堂吉訶德》,歌劇《女武神》等。中央芭蕾舞團推出的舞蹈專場《芭蕾新人新作薈萃》中,現代芭蕾作品《薩拉班德男子四人舞》,由中外青年藝術家共同創作,題材新穎,為芭蕾藝術注入了嶄新活力。

此外,為推進國際文化交流,“2013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還特邀德國柏林德意志劇院話劇《俄狄浦斯城》參演。據悉,這次邀演是演出季的首次嘗試,這為促進國家藝術院團與國外演出團體間的互相交流和學習,分享藝術創作經驗,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搭平臺促進院團市場化運作

為進一步深化院團體制改革,形成國家藝術院團與市場、觀眾和專家良性互動。演出季期間,文化部還將組織演出推廣交易會、專業研討會等,為院團提供展示和交易平臺,更好地促進國家藝術院團朝著市場化運作方向發展。

據了解,本次演出季項目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由各院團將節目全部推向市場,採取先展演後交易的運作模式。演出季期間,各院團按照市場化方式自行組織演出和票房運營,自負盈虧。文化部起到節目評選、品牌建設和搭建交易平臺的作用,為院團精品展演和市場化運作提供良好的宏觀環境。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