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首屆烏鎮戲劇節落下帷幕 陳明昊奪得最佳戲劇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21 11:24:45 | 文章來源: 新京報

陳明昊(右)獲得最佳戲劇獎

陳明昊(右)獲得最佳戲劇獎

美國戲劇教父羅伯特·布魯斯汀帶來了《最後的遺囑》

美國戲劇教父羅伯特·布魯斯汀帶來了《最後的遺囑》

為期十天的首屆烏鎮戲劇節5月19日晚落下了帷幕,閉幕式當晚還揭曉了“青年競演單元”的兩項大獎——陳明昊執導的《巴巴媽媽》勇奪最佳戲劇獎,《錯誤的話》編劇、導演陳丹路獲最佳個人表現獎。兩部戲將分獲稅前20萬元和6萬元的獎金。

首屆烏鎮戲劇節共上演了6部特邀劇目、12部青年短劇和500余場街頭表演。除了6部大戲外,其他活動像青年短劇、嘉年華,以及各類講座、工作坊均為免費。

特邀劇目

匯聚大師級作品

6部特邀劇目,分量十足:賴聲川8小時的《如夢之夢》,作為烏鎮大劇院的揭幕大戲上演;美籍華裔劇作家黃哲倫帶著早年作品《鐵軌之舞》來訪,道出“中國功夫”的情懷;孟京輝的搖滾音樂劇《空中花園謀殺案》,先鋒姿態依舊;歐洲戲劇大師尤金諾·芭芭攜歐丁劇場上演的代表作《鯨魚骨骸內》,表演在兩條長餐桌之間進行;美國戲劇教父羅伯特·布魯斯汀編劇的《最後的遺囑》寫出莎士比亞人生中最後的幸福與悲涼;田沁鑫改編老舍同名小説的《四世同堂》,為戲劇節畫上圓滿的句號。

青年競演單元

40分鐘內展現創作力量

烏鎮戲劇節期間的蚌灣劇場,每天都上演著青年競演單元的12部短劇。本次青年競演單元以“映”為主題,要求每部戲控制在40分鐘之內,並使用三件必選道具手電筒、水盆和收音機,另有備選道具一桌二椅供選擇。

最終獲得大獎的《巴巴媽媽》由陳明昊執導、張南編劇、趙曉蘇主演。該劇是一部“等待戈多”式的荒誕劇。導演陳明昊是活躍在京城舞臺上的職業話劇演員,此次他退居幕後帶來這部短劇。

另一個獎項“最佳個人表現獎”則頒給了去年剛剛從中戲碩士畢業的青年戲劇人陳丹路。她這次帶來自編自導的作品《錯誤的話》講述的是兩隻“貓”的奇幻故事,其中一隻貓因為説錯話而被“巫師先生”變成了貓。

此外,李博的《嘀嗒》,翁佳慧演出的獨角戲《一個人的紅氍毹》等作品也展現了青年戲劇人的創作能量。

論壇語錄

劇場對我而言是個避難所,但劇場也是一種工藝。大家都認為我的老師是格洛托夫斯基,這是沒錯的,他讓我看到我自己的道路。

其實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奧斯陸的鐵廠老闆,他教我焊鐵,我浪費了很多材料,但他對我仍然熱心,他從沒有“你好笨”的表情。

尤金諾-芭芭

導演和劇作家之間,最理想狀態是劇作家導自己的戲,導演去執導經典作品。

羅伯特-布魯斯汀

點評

烏鎮戲劇節將成為未來中國大陸一個重要的戲劇節,不只是藝術中心,而是多元文化的匯聚之地。

(羅伯特-布魯斯汀,烏鎮戲劇節榮譽主席)

我知道中國的演出票價是非常高的,這可能也是因為各方面成本也比較高。但我想對年輕人來説確實貴了點,是不是找到一些折中的辦法,比如開放排練,讓藝術變得更容易接近。

(JP Nathan,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節目總監)

我這次來參加烏鎮戲劇節的嘉年華環節,這次嘉年華的感覺更多像是“偶遇”,這當然也是一種感覺,但稍微缺少一些計劃性。其實我們帶來的節目早已經定好了,但節目排期表觀眾只能在演出當天中午查到,這樣就不能很好地計劃行程,有點遺憾。

(羅月冰,青年舞者)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