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紐西蘭皇芭60週年獻禮 芭蕾《吉賽爾》4月抵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19 15:31:59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浪漫芭蕾舞劇《吉賽爾》演出海報

浪漫芭蕾舞劇《吉賽爾》演出海報

浪漫芭蕾舞劇《吉賽爾》是舞蹈編導讓-科拉利、朱爾-佩羅以及法國作曲家阿道夫-亞當創作于1841年的法國芭蕾舞劇,該劇取材于德國詩人亨利希-海涅所作的《妖精的故事》。在這個古老的德國傳説中,喜愛跳舞的少女在婚前被情人離棄,屈死到達冥界後,通常都會變成舞蹈幽靈“維麗”,為了復仇,她們常常會在半夜時分頭戴花環、身披白色禮服,將誤入森林、山谷、墳場的青年圍住,並讓其一直跳舞直至疲憊而亡。

4月12日至13日,紐西蘭國寶級藝術團體——紐西蘭皇家芭蕾舞團將攜全新版芭蕾舞劇《吉賽爾》登陸東方藝術中心,講述一場“緣起于謊言、昇華于生死”的愛情故事。

戲劇表演與舞蹈技巧並重

1841年6月28日,由卡-格麗希、魯西歐-彼季帕主演的二幕芭蕾舞劇《吉賽爾》首演于法國巴黎歌劇院,首演當日便轟動法國舞蹈界,並迅速將影響力波及全歐洲。這部交織人世與幽冥兩界的舞劇講述了天真純樸的農場姑娘吉賽爾,愛上了逃避訂婚、偽裝成農夫的貴族青年阿爾伯特,在獲知阿爾伯特的真正身份後,吉賽爾心碎而亡。無比痛悔的阿爾伯特來到吉賽爾墓前傾訴心曲,幽靈們欲置其于死地。最終,吉賽爾從鬼王米爾達手中將阿爾伯特救出,與其陰陽兩隔。無論是音樂構思、足尖語匯,還是戲劇結構、舞蹈編排,《吉賽爾》都達到了當時舞劇發展的新高度。人們對《吉賽爾》的評價甚至超出了浪漫主義芭蕾開山之作《仙女》,併為其送上“芭蕾之冠”——浪漫芭蕾代表作的美譽。

作為一齣劇情跌宕濃烈的芭蕾舞劇,《吉賽爾》首次使主演吉賽爾的女舞者同時面臨“表演技能”與“舞蹈技巧”表現的雙重考驗。舞者除了要展現高妙的芭蕾技巧,還要同步呈現戲劇表演,並要學會調和第一幕“現實”中的吉賽爾(天真活潑)與第二幕“非現實”中的吉賽爾(哀怨憂傷)之間的性格矛盾,且不予人脫節違和之感。

尤其是第一幕結尾,吉賽爾在聽到阿爾伯特訂婚的消息後,那一系列由無法接受轉變至氣餒失望再到氣絕身亡的過程,都必須由舞者豐富的面部表情變化以及精湛的肢體動作來支撐。而在第二幕中,為將吉賽爾難割難捨的少女情懷與掙扎推向極致,舞者還必須以輕盈的碎步點地、如精靈般的飄然跳躍鍛造一齣“維麗”獨舞。此處的舞蹈語匯要求舞者去除芭蕾慣有的炫技以及急速匆忙之感,在動作上簡潔柔和,表情上沉靜肅穆,是芭蕾女伶能否躋身國際一流舞者的試金石。

《吉賽爾》在編舞上的另一項成就,在於把劇中的諸段群舞改造成統一的抒情整體。比如第二幕中眾“維麗”在鬼王米爾達的召喚下,排成均勻行列向米爾達彎腰,隨後又慢步移動,重復著舞姿“阿拉貝斯克”。在陰森飄渺的月光籠罩下,“維麗”們頭戴花環,身穿透明白色紗裙,露出頎長的脖頸和鎖骨,不僅在面部表情上具有大理石般冷艷的氣質,在心理氣質上也充滿了斬釘截鐵與冷酷無情,于各種平穩對稱的隊列結構中散發出威脅與緊張的氣氛。這一創造性的群舞設計,後來被評論家稱為“舞蹈向交響樂化發展的先驅”。

紐西蘭皇芭60週年獻禮

作為紐西蘭國寶級藝術團體,紐西蘭皇家芭蕾舞團素以藝術形式的多樣與節目編排的大膽創新而聞名。在僅有400多萬人口的紐西蘭,紐西蘭皇家芭蕾舞團的國內民眾支援數達25萬之多。

2007年與2009年,紐西蘭皇家芭蕾舞團兩度造訪東方藝術中心,帶來經典芭蕾舞劇《灰姑娘》、《羅密歐與朱麗葉》以及現代舞《三位體》,均取得不俗票房成績。2013年恰逢紐西蘭皇家芭蕾舞團建團60週年,在藝術總監伊森·斯蒂費爾及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首席舞者約翰·科伯格的聯合操刀下,舞團決定將《吉賽爾》再次搬上舞臺,並賦予其全新的時代美學。“我和約翰·科伯格都曾多次主演阿爾伯特,因此能夠將這部最富戲劇性的美麗芭蕾以我們的視角搬上舞臺,我們希望它能在忠實原著的基礎上優美動人。”曾先後擔任紐約城市芭蕾舞團、美國芭蕾劇院首席舞者的斯蒂費爾這樣説。

此番全新版《吉賽爾》摒棄了古典芭蕾貫以沿用的華麗舞美,轉而追求簡約舞臺效果,以在虛實之間自由切換。優質的國際製作班底為該劇提供了品質保證,據了解,該劇邀請了曾任英國皇家歌劇院服裝總監的娜塔莉亞·斯圖爾特,以及為60余部作品設計過舞檯燈光的燈光設計師肯道爾·史密斯、北卡羅來納大學藝術學院設計係布景製作總監霍華德·瓊斯等多位業界好手加盟。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