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吉賽爾》亮相紐約 巴黎歌劇院再闡釋百年經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17 14:12:44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作為世界最知名的芭蕾舞團,法國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The Paris Opera Ballet)從17世紀末建團以來,就一直是世界芭蕾舞藝術的中心,也是浪漫主義芭蕾的發祥地。和其他世界頂級舞團,如美國芭蕾舞劇院、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由外國舞者主打芭蕾明星相比,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最為特別的,就是他們基本都採用受過法國正統教育長大的法國人為舞者。

7月11日至22日,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攜其原創保留劇目《20世紀的法國大師》、《奧菲歐與歐律狄克》等在時隔十五年後,于林肯中心首次進行他們在紐約的演出,上週五上演的《吉賽爾》(Giselle),是舞團最經典的保留劇目。

幾經改編的經典巨作

《吉賽爾》是法國作曲家阿道夫·亞當創作于1841年的法國芭蕾舞劇,同年6月28日首演于法國巴黎歌劇院,共分二幕,是浪漫芭蕾的經典代表。故事講述了天真純樸的農場姑娘吉賽爾,愛上了逃避訂婚妻子、偽裝成農夫的貴族青年阿爾伯特,獲知真相後心碎而亡。此後,阿爾伯特來到幽靈聚集的墓地悼念她,在即將被幽靈女王用舞蹈陷害致死時,被吉賽爾挽救,並最終與吉賽爾陰陽兩隔。

阿道夫·亞當的創作靈感,來源於德國詩人亨利希·海涅的妖精故事,在這個古老的德國傳説中,喜愛跳舞的少女在婚前去世到達冥界後,通常都會變成舞蹈幽靈“維麗”,亞當根據這樣的情節,創作了舞劇中異於以往的獨特芭蕾音樂。此次,阿道夫·亞當的音樂在比利時指揮家科恩·柯賽爾的指揮,以及紐約市歌劇院交響樂團的演奏下,流暢、自然且極具悲傷之感。

雖然舞劇誕生於1841年的法國,但此次在紐約上演的版本,並不能説就是最初原汁原味的那版。因為到19世紀末,只有俄羅斯人還在跳《吉賽爾》,其間,《吉賽爾》經歷了諸多版本的演變。現如今,《吉賽爾》基本都是在糅合1991年法國編導帕特裏斯·巴特和俄羅斯編導尤金·波利亞科夫版本的基礎上而來,而此次《吉賽爾》的舞臺和服裝設計,則由俄羅斯設計師亞歷山大·班耐瓦在1998年設計。

兼具舞蹈與戲劇之美

因為《吉賽爾》是有劇情的舞劇,所以,芭蕾舞者除了要展現高超技巧,還要同步呈現戲劇表演。尤其是第一幕的結尾,吉賽爾因為聽到阿爾伯特已經訂婚,那一系列由無法接受到氣餒失望再到氣絕身亡的過程,都必須要有豐富的表情變化,以及精湛的肢體動作支撐起來。

此次由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首席女舞者奧莉·杜邦(Aurélie Dupont)飾演的吉賽爾,以及舞團最年輕男明星舞者馬蒂厄·加尼爾(Mathieu Ganio)飾演的阿爾伯特,在林肯中心的舞臺上,為紐約觀眾上了一堂大師級課程。奧莉有著大家閨秀般的嫻靜,但她呈現的吉賽爾,並不只會害羞忸怩,她的歡樂、悲傷都含蓄且內斂,並不予人極端之感。奧莉恰如其分地展現了吉賽爾在作為人時的快樂、絕望,也展現了她在作為亡魂時對幽靈女王米爾達的違抗,以及她傾盡全力去拯救愛人的神情。雖然吉賽爾的生活激烈動蕩,但奧莉的端莊秀麗,卻能讓人感覺到,那只是吉賽爾的生活,而不是奧莉的。

同樣,馬蒂厄也沒有刻意展現阿爾伯特的高貴和英勇氣概,他的英俊優雅,本身就已傳遞出這樣的氣質,沒有人在露出喉頭或轉身時,能比他更俊美瀟灑。在展現一些劇情細節時,馬蒂厄的表演令人擊掌叫好,比如,在第二幕男變奏中,為表現阿爾伯特失去吉賽爾的痛苦,以及被幽靈玩弄得精疲力竭,馬蒂厄在做了幾個空中旋轉後,以一種非常巧妙的技巧,讓自己摔倒于地,並單手支撐,但這並不是説,馬蒂厄就真的體力不支了。

那些做群舞表演的女舞者,同樣也讓紐約觀眾應接不暇,他們時常會不自覺被其從下巴至鎖骨的這一段修長脖頸所吸引。因為生前都是被男性玩弄的怨魂,所以,這些飾演維麗幽靈的女舞者,無不具有大理石般冷艷的氣質,她們白靜的脖子在沉靜的肩膀上昂揚著,喉部也得到恰到好處的展示,予人獨特的威嚴之感。即使在跳舞運動中,這些舞者也都保持著雕像般的質感,就像上半身被固定了一樣。

由埃米莉·柯茲特(Emilie Cozette)飾演的幽靈女王米爾達,在劇中有著和吉賽爾相等的地位。她的舞蹈動作通常都簡短且突兀,傳遞出孤立、與世隔絕的氛圍,給人不安和壓抑之感。在維麗幽靈向米爾達跪拜或伸長手臂表示聽從指揮時,她們常用一種奇怪的中斷點似舞步來前進或後退,像是被人突然打斷一樣。當然,這種讓人感覺怪異的舞步設計,是為了貼合幽靈的詭譎氣質,也是《吉賽爾》最與眾不同的地方。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