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作家小仲馬的《茶花女》是文學史上的不朽名著,賺取讀者眼淚無數。11月8日,德國“四大名團”之一的斯圖加特芭蕾舞團用足尖來演繹了這部悲情經典,為2012國家大劇院舞蹈節帶來了一抹悽婉浪漫的色彩。這是斯圖加特芭蕾舞團第二次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三年前一部改編自莎翁喜劇的芭蕾舞劇《馴悍記》為北京觀眾帶來了歡笑,而這一次《茶花女》則讓不少人動容落淚。據悉,該劇將持續上演至11月10日。
倒敘開場細膩舞蹈 現場伴奏 帶來非凡芭蕾體驗
芭蕾舞劇《茶花女》的首演之夜,編舞家諾伊梅爾設計的倒敘式的序幕讓觀眾輕鬆進入劇情——大家隨著演員們一道,走進了女主人公瑪格麗特生前的別墅客廳,而這時的客廳里正在進行一場拍賣,人們不僅在淩亂的遺物中看到了茶花女那幅傾國傾城的油畫肖像,更從買主們的不同表情中揣摩出與瑪格麗特的關係遠近,尤其是男主人公阿芒的到場和突然暈倒,讓人感受到他對死者孤獨病逝的痛不欲生,而他父親的心事重重,則暴露出這場悲劇始作俑者的身份。《茶花女》的故事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當晚的演出由斯圖加特芭蕾舞團的韓籍首席姜秀珍挑梁主演,與其合作出演阿芒的是首席演員馬爾津·拉德梅克,二人的表演細膩、流暢、動情,精準的把握了這一對深情相愛卻被命運無情拆散的悲情戀人。特別是已經年逾40的韓籍芭蕾明星姜秀珍的表現令人驚艷,多年的舞臺曆練、豐富的人生感悟以及東方人所特有的細膩情感,使她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斯圖加特芭蕾舞團“茶花女”的首要人選,在演出中她的精彩演繹令在場觀眾的內心也隨著舞臺上的悲歡離合,或甜蜜或憂傷或痛楚。
演出中觀眾不僅親睹了《茶花女》在足尖上翩躚碎步,也見證了肖邦音樂穿越時代、歷久彌新的永恒魅力——全劇清一色地採用了肖邦的鋼琴作品。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在斯圖加特芭蕾舞團音樂總監詹姆斯·塔格爾的指揮下精準的演奏了動人心弦的配樂。對於用舞蹈表現瑪格麗特這位巴黎當年第一交際花的興衰枯榮,以及由此導致的心碎而死,明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更讓人心中不時産生憐香惜玉的痛楚……
“戲中戲”配“舞中舞” 《茶花女》敘事堪比話劇
《茶花女》在用舞蹈講故事方面可謂是登峰造極,其動作的敘事能力甚至超過了話劇表演。為了再現當年巴黎上流社會的燈紅酒綠和紙醉金迷,盛大的舞會場面先後出現在全劇開始的第一幕和收尾的第三幕,而在第三幕,快速華爾茲的高潮疊起,來賓們爭奇鬥艷的高超舞技,讓人們嘆為觀止。
劇中不僅採用了與原著小説一樣的倒敘手法進行描寫,同時穿插了“閃回”的畫面和插敘的表現形式,這在芭蕾舞劇的創作中算是諾伊梅爾的一個創舉了。劇中還有一個構思非常巧妙的“亮點”,就是將原著中“小説《曼儂》”這一元素巧妙地轉化為“芭蕾《曼儂》”的形象,借用了英皇老牌編舞麥克米倫的“老經典”來成就這個“新經典”,將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通過這一角色在舞臺上進行外化。
當晚出演曼儂及其戀人的同樣是斯圖加特芭蕾舞團的首席演員,“曼儂”這個角色仿佛茶花女的一面鏡子一般,用相似的經歷和處境體驗著她內心深處身份與愛情、善良與貪念的對抗與抉擇。這種“戲中戲”和“舞中舞”的結構可謂別出心裁,創造出歷史與現實、現實與幻想之間交織重疊的朦朧意象,令人回味無窮。
經典舞段層出不窮觀眾酣暢淋漓
《茶花女》中的四段雙人舞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芒在觀看舞劇《曼儂》後與瑪格麗特跳的那段可謂纏綿悱惻,瑪格麗特與阿芒在別墅中跳的那段可謂如火如荼,兩人在最後告別之夜跳的那段可謂生離死別,而瑪格麗特與阿芒的父親跳的那段則可謂被逼無奈。
當晚的演出中,有許多感人肺腑的場面,更有許多酣暢淋漓的舞段,讓我們看到了編導大師諾伊梅爾從文學和戲劇領域,進入舞蹈表演和創作領域所擁有的絕對優勢,而他對肖邦音樂的出色理解和運用,更讓瑪格麗特那茶花般聖潔的美麗在我們的心中栩栩永生……
11月16、17日,還將有另一部同一題材的芭蕾舞劇《瑪格麗特與阿芒》在舞蹈節中上演,由世界芭蕾巨星希薇·紀蓮擔綱主演。同樣的故事不同的演繹,但無疑都將觸動人們心底那最柔軟的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