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黃梅戲《貴婦還鄉》保利首演 吳瓊嘗試戲曲創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17 14:11:23 | 文章來源: 新京報

黃梅戲《貴婦還鄉》保利首演 吳瓊嘗試戲曲創新

黃梅戲除了《女駙馬》和《天仙配》這樣的傳統戲還能怎麼演?日前演員吳瓊在保利劇院以一齣混搭版的黃梅音樂劇《貴婦還鄉》對黃梅戲進行了一次“先鋒”嘗試。故事來自西方經典,以黃梅戲與音樂劇相嫁接,再加上後現代感的舞臺,傳統戲曲與當代藝術碰撞出的這個“另類”作品備受爭議,是嘩眾取寵還是接地氣,日前褒貶不一。

爭議一時髦臺詞

從首演看,全劇保留了瑞士劇作家迪侖馬特原著關於金錢與復仇的故事精髓。不過從改編看,該劇避免了原作中晦澀深奧的語言,融入了不少具有“時代特色”的對白,如市民在祈求捐款時説“我們只買得起地溝油了”。

一些觀眾認為這樣的改編很“接地氣”。也有一些觀眾認為,時髦的臺詞削弱了原著沉重的現實感。北京劇協副主席李龍吟認為,把流行語言放入名著有弄巧成拙之感,尤其是經典作品的思想內涵和人物內心挖掘,都被淡化。

爭議二混搭音樂

全劇既有《夫妻雙雙把家還》、《紅燈記》等黃梅名段、也有《哈利路亞》《歡樂頌》等西方經典,還有《最炫民族風》、《忐忑》等流行歌曲。

劇評家解璽璋用“別開生面”來形容吳瓊此次的探索。他認為該劇的突破口選在了以音樂劇的形式來完成一次黃梅戲的涅槃。不過李龍吟認為,雖然黃梅音樂劇的思路可取,但一些討好觀眾的流行歌曲也損害了原創唱段的價值。

該劇還將於7月23日、24日繼續在保利劇院演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