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五月音樂節公益演出 “古董”名琴奏響國博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14 10:30:33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四位演奏家的演繹也讓“古董”名琴散發出了新的活力。

四位演奏家的演繹也讓“古董”名琴散發出了新的活力。

5月13日,五月音樂節第四場公益活動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當天,斯特拉蒂瓦裏四重奏的演奏家手中四把珍貴的“古董”名琴再次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四位演奏家的演繹也讓“古董”名琴散發出了新的活力。

音樂會在巴赫創作于1709年的G小調賦格中拉開了帷幕,在一段活潑詼諧的“開場白”之後,四位演奏家演奏了根據肖邦一系列鋼琴作品改編的曲目,他們賦予了這些原本是鋼琴曲的音樂別樣生機。隨後的曲目大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包括《生日快樂變奏曲》《查爾達什舞曲》以及中國樂曲《賽馬》。

與劇院內的音樂會不同,當天的活動不僅有美妙的音樂,還有“名嘴”白岩松助陣。白岩松與四重奏首席王曉明在演出中進行了生動對話,向觀眾介紹了四把“古董”名琴的傳奇經歷——第一小提琴王曉明持的琴製作于1715年斯特拉蒂瓦裏的“黃金時期”,採用了“黃金分割”比例,音色輝煌;第二小提琴尹素英的琴曾屬於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甚至在滑鐵盧戰役中,有一位騎兵為了保護它而戰死沙場;中提琴家烏斯齊恩斯基的琴是由90歲高齡的斯特拉蒂瓦裏製作,也是他生命中製作的最後一把中提琴;大提琴家瑪婭·韋伯的琴曾被著名畫家奧古斯特·約翰畫成油畫,懸挂在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裏。通過主持人的生動介紹和藝術家的精彩演繹,現場觀眾從視覺、聽覺、歷史等方面與這四把“會説話的古董”進行了全方位接觸。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