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略評“中國設計發展時間較短”之言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23 09:38:25 | 文章來源: 333cn.com
     我不是特別贊同有關“中國設計發展的時間比較短”的意見,僅認為現當代的設計文化的發展比較不靠譜。千百年來中國的設計文化在如今斷了而已,使得現在的設計師走向了所謂的當代中國特色的設計道路。

在曾經很早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的年代,“設計”就是存在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考工記》,那個歷史時期設計算是萌芽了。只不過沒有現在那麼時髦被稱為“設計”。古往今來“設計”應該都是全民化的,人人都可以,他們不需要賦予“設計師”的稱謂。再被稱之為“工匠”、“手藝人”“印刷匠”、“畫師”的歷史時期人們也沒有意識到“設計”可以像現在一樣孤立的成為一種謀生手段,和行業。在過去,甚至只要可以,有些官員,如果有工程項目做得好,能夠福澤萬代,都可以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工程師”、“設計師”。由此,設計理應是存在於自由的生活之中,不需要刻意的提取。

現在一些所謂的先鋒設計師們,居然聲稱中國設計發展的時間比較短。真是令人費解,當然這也不能怪他們。生活在當代,沒有體驗到古時候人們是如何生活、如何做“設計”的。當然我還是知道的,他們口中的“中國設計發展的時間比較短”應該多數是指,現當代的設計發展。也難怪,崇洋媚外一直是絕大多數普通中國人的弊病,總覺得自己鍋裏的東西不如別人家碗裏的好吃。早些年還提出了“打開向西方學習的大門”,自己鍋裏的東西還沒吃完,就開始轉頭惦記別人家碗裏的。這些年,看了日本人做的設計後,才發現應該要好好琢磨本土文化,才開始如夢初醒的著急著尋回自己的傳統,才開始進入一輪又一輪的復古回潮,做一些具有中國“傳統意味的設計”。

現在大學裏的設計老師們,都在教一些職業學校的類似課程,根本體現不出高校教學的差別。在刻板課程中大多先是所謂的“設計基礎”,再就是“軟體技術”,最後就開始搞“創作”,這種模式,職業學校在做,高校再做,差別在哪?始終找不出果斷的理由。在這麼一個尷尬的設計時代,其實有些老師都沒有弄清設計是何為,教設計是為何。高校教師比普通教師可能多了寫論文,搞科研,評職稱。可那都是他們自個兒的事,沒多少是為了設計而做的。有些還好一點的,一幫圈裏人,會搞個展覽、論壇什麼的,自説自話研究一下左右設計,當然這些肯定是包括在他們平時的教學科研工作內的,算是業績和成績的一部分。過了師帶徒的年代,什麼都變得更加自私了。文化斷層使得尷尬的教授們還要繼續為當代中國特色設計而研究,為了撇清不是他們能力的問題,他們言論中就會摻雜“中國設計發展的時間比較短”,其實是他們自己研究的時間不長而已。沒有好好做功課,只是一味的搬運表面文化,偶爾會把前人的東西翻出來,一個勁的誇著,這好,那也好,認真的問他到底好在哪,來龍去脈的,他也講不出幾句所以然。確實咱們生活著的這個環境要研究個明白,也很要人命,可偷懶不帶這樣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