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獨角戲《我這一輩子》亮相正乙祠 尊重老舍原作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08 14:07:27 | 文章來源: 搜狐娛樂

話劇《我這一輩子》劇照

話劇《我這一輩子》劇照

繼新國劇《黃粱一夢》完美開幕後,“歲月添香”2011正乙祠賀歲演出季將於12月8號、9號迎來獨角京味兒話劇《我這一輩子》。該劇改編自著名文學大師老捨得同名小説,由著名影視話劇演員方旭擔綱主演,著名表演藝術家斯琴高娃老師出任藝術總監。

半輩子“癡迷”經典 《一輩子》致敬大師

回顧老舍先生的諸多作品,無論早期的小説《老張的哲學》《抓藥》,還是中期的名篇《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亦或是解放後的戲劇《龍須溝》《茶館》,幾乎都離不開巡警的影子,可以看出,“巡警”一角是老舍筆下城市貧民形象系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於這個群體,老舍似乎有著特殊的情感,而著名中篇小説《我這一輩子》則將這種情感發揮到了極致,全篇將“巡警的一生”作為線索,通過描寫主人公“我”無奈而又悲涼的一生,為觀眾塑造了一個聰明能幹、上進要強卻又屢遭重創,一輩子受盡苦難的形象。1950年,被譽為“話劇皇帝”的石揮曾自導自演將該劇搬上熒幕,電影一經問世,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視為經典。

此次,獨角話劇《我這一輩子》的主演兼劇本改編方旭坦言,這部戲正是“向兩位大師的致敬之作”,“幾十年來,老舍大師和石揮大師都是我心中特別‘癡迷’的文學家和藝術家”,在談到對兩位大師的感情時,方旭又重復了一遍,並把先前用的“喜歡”特意換成了“癡迷”兩字,“在沒考慮做這部戲時,石揮先生的同名電影就已經看了不下幾十遍,看怹的表演真是太享受了”;不過,方旭同時表示,角色的塑造還是要從自身條件出發,人物性格、肢體動作仍要在認真解讀原著的基礎上加以揣摩,“態度要誠懇老實,但致敬絕不等於單純模倣。”

尊重原著名家肯定 “京味兒情結”助力獨角戲

除電影外,老舍先生這部富有悲憫情懷和現實意義的文學作品,還曾被拍成過電視劇和群角話劇,而這部由方旭帶來的獨角話劇則被稱作是“最尊重原著”的劇作”,沒有一味追隨時下的“浮誇風”,將過度精力放在“龐大舞美”上,該劇更為看重的是對老舍先生原著的精準詮釋和準確把握,整個舞臺舞美設計寫意凝練:一尊人像、兩個凳子、一幕垂紗,“質樸戲劇”式的特點,將使演員的表演功力得到十足的考驗。此外,數以萬計的臺詞量,從頭到尾的不間斷表演,也將是對“60後”主演的極大磨練。在整晚演出中,觀眾將看到的是對人物的準確把握、地道的京味兒臺詞、細膩的肢體語言、以及充滿張力的情節再現,演員方旭時而飾演主人公“我”,時而化身為“我的上司”,又或突然被“女招待”附身,通過在不同角色間的轉換以及間離敘述的多種方式,向觀眾展現自身深厚的表演功力以及獨角戲獨特的魅力。

曹禺之女、著名作家萬方曾評價該劇道:“在演出中,我通過方旭的表演又一遍重溫了老舍先生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感受著人生命運的悲涼與沉重,我想説,整部作品非常成功。”

被問及“怎會有如此之大的能量去演繹這部獨角戲”時,歲至中年的方旭十分謙虛,他説“自己並沒有多少能量,只是從小就和姥姥在四合院長大,骨子裏有種磨滅不掉的老北京情結,可能當情感注入得比較多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力量來支撐自己,算是這種京味兒情結賜予的力量吧!”

兩廂“一見鍾情” 借古味年根吉祥

作為曾入圍“第二屆南鑼鼓巷戲劇節”、“2011年北京市舞臺藝術新劇目展演”以及“北京金秋原創優秀劇目展演”的出色作品,獨角戲《我這一輩子》曾獲得業內外的一致好評,而此次又被正乙祠賀歲演出季“相中”,對此,正乙祠演出季主辦方負責人解釋道,主要看重了該作品的題材、表演方式和演出品質,“用獨角戲的方式去呈現老舍先生的作品,這部戲恐怕是開先河之作”,同時,該劇主創團隊懷著恭敬謙卑的態度,用嚴謹創新的手法去表現傳統題材,也極符合此次演出季的主旨。

而對於一向喜歡京劇,偶爾也會哼上兩口兒的方旭而言,此次能在正乙祠上演《我這一輩子》,“確實是一種緣分”。此外,方旭直言,很喜歡戲樓中的花道,“完全沒想到三百年的老戲樓中有這樣的佈局,很驚喜!”當被要求向喜愛自己的粉絲發出“正乙祠版本”邀請時,方旭很詼諧地答道“借點古味兒,沾點仙氣兒,年根兒吉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