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台灣劇團年底扎堆上海 本土原創需力爭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25 14:09:09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我是你爸爸》劇照,該劇在'穿越劇'的包裝下講述了一個台灣親情故事。

《我是你爸爸》劇照,該劇在"穿越劇"的包裝下講述了一個台灣親情故事。

11月23日至27日,台灣戲劇表演家劇團的作品《我是你爸爸》在上戲劇院上演,23日的首演現場幾乎滿座,觀眾笑聲不斷,同時又為劇中人物的情感而動容。

作為台灣高雄唯一的專業戲劇團體,戲劇表演家劇團在台灣戲劇界有著自己獨特的地位。身兼團長和導演,李宗熹希望自己能通過戲劇“重拾生命中被遺忘的情感”。這一年,他和他的劇團越來越嘗試把演出的觸角深入上海和北京。

在《我是你爸爸》之後,今年歲末還將有4個台灣劇團的5部作品在滬上演。這其中,除了賴聲川的表演工作坊和李國修的屏風表演班兩位“常客”,演出《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果陀劇團和《東廠僅一位》的相聲瓦舍都是第一次帶著原創作品來上海演出。這將是一個台灣戲劇團體扎堆的年底。

年底有7部台灣作品

今年11月到12月間,上海共有6個台灣劇團先後上演。這些在台灣有著龐大的觀眾群和影響力的劇團,幾乎都帶著各自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其中,王偉忠的全民大劇團本月剛剛結束《瘋狂電視臺》在上海一年內的第三輪演出。賴聲川的《寶島一村》下月初也將三度來滬,而題材相對小眾的《彈情説愛》年底也將再度來滬。

李國修的屏風表演班之前雖帶著《莎姆雷特》和《三人行不行》來過上海,但因市場運作原因一直在票房上不盡如人意。不過,12月中旬在東藝上演的《京戲啟示錄》卻是屏風最具口碑的看家大戲,這部被台灣媒體譽為“一輩子一定要看過的戲”自1996年首演後,已經在台灣地區巡演69場。該劇講述了一位堅持做手工戲靴的父親在亂世中企圖挽回頹勢戲班子的故事,兼具歷史厚度與生活實感。

台灣的戲劇表演家劇團雖然對上海觀眾而言並不熟悉,但導演李宗熹已經因為《我的祖宗十八代》等多部作品被觀眾了解。作為該劇團的看家劇,《我是你爸爸》關注的是本土原創幾乎缺席的家庭親情,瀰漫著台灣戲劇特有的溫潤情感,同時又充滿著喜劇元素。

而對於第一次探路上海市場的果陀劇場而言,《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因為金士傑的加盟主演顯得尤為注目。至於紅遍台灣的“相聲瓦舍”,上海觀眾早就通過《寶島一村》喜愛上兩位當家主演馮翊綱和宋少卿。這一次他們首度以自己劇團的名義來上海,並選了著名的相聲劇《東廠僅一位》。

本土原創需力爭市場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上海話劇市場的台灣劇團基本上只有賴聲川一家獨大,而隨著表演工作坊這兩年的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台灣劇團開始進入大陸演出市場。雖然看似“競爭激烈”,但市場卻沒有顯得擁擠,相反更顯得“水漲船高”。《寶島一村》前兩次來滬都是一票難求,此次的三場演出同樣很快售罄。主辦方隨即加演一場下午場,但意外的是,加場開票僅一週,就只剩下最高票價的少數余票。

對於紛紛來北京上海演出,台灣戲劇人都表示,相比台灣,大陸的戲劇市場要廣闊。除了帶作品來滬,更多台灣戲劇人開始嘗試和大陸製作方合作。賴聲川、李宗熹都開始嘗試和北京上海的演員合作創作原創作品。

不過,台灣劇團的進軍,倒是讓上海的本土戲劇多少受到衝擊。有業內人士表示,台灣戲劇的創作團體非常多元,每個劇團都有鮮明的風格,題材寬泛,風格多樣,對上海觀眾而言是件很好的事情,但卻對上海的原創戲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對於上海本土戲劇題材雷同、品質平平的現狀,他們如何應對外來戲劇的集體進軍,是個需要思考的課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