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三寶:中國音樂劇還需成長50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02 16:45:53 | 文章來源: 漢網-長江日報

 興之所至,三寶現場玩起“假彈”

興之所至,三寶現場玩起“假彈”

記者王娟/文 劉洪洋/圖

8月7日,音樂劇《三毛流浪記》將在琴臺大劇院上演。7月29日,該劇主創、著名音樂人三寶來漢為該劇造勢。曾經創作了《金沙》、《蝶》等音樂劇的三寶表示,儘管目前中國每年都有原創劇目出現,但市場遠沒有到繁榮的程度,至少還需要50年的探索。

新“三毛”笑中帶淚

三寶介紹,自己的母親和女兒都很喜歡《三毛流浪記》:“可以説,這部漫畫吸引了‘30後’和‘00後’。”在這次的音樂劇創作中,除了再現原著中的情節,三寶也設計了很多讓人捧腹的細節:“它會讓你酸楚,也會有讓你笑中帶淚的灰色幽默。”

三寶創作的音樂劇《金沙》和《蝶》,都曾來漢上演。三寶回顧説,創作《蝶》時,自己“使了很大的勁兒”,但效果並不好,“《蝶》寫得偏歌劇化,全劇沒有一句對白。這次的《三毛流浪記》寫得比《蝶》鬆弛,音樂語言也是最直接、最簡潔的,劇中的每個人物都有一個符號化的音樂語言,希望能做到深入淺出。”

音樂劇觀眾需要培養

《金沙》的演出場次已超千場,創下了中國音樂劇發展史上的紀錄。但三寶表示,《金沙》並不具備典型意義。在他看來,美國百老彙和倫敦西區歷史悠久的音樂劇演出,都是靠旅遊業支撐,《金沙》走的正是這樣一條路,但並不是所有的中國音樂劇都可以複製這個模式。

他認為,中國的原創音樂劇起步相對較晚,相對於綜藝節目、演唱會等其他娛樂方式比較小眾,市場也尚未形成。“目前中國觀眾對音樂劇的了解仍然很少,更沒有形成欣賞習慣,觀眾需要培養,我預計至少還需要五十年。”

三寶表示,音樂劇的創作讓他越來越愛現場的感覺,甚至放棄了非常成功的影視音樂的創作:“影視配樂都是為影視劇的內容和導演服務的,但音樂劇是首先用音樂對劇本進行第一次解讀,然後才有導演進入。比起電影、電視,現場的交流和反饋更有意思。”

因此,在《三毛流浪記》的演出中,三寶將兩個樂隊分列在表演區的上方,讓觀眾更好地體驗現場演奏的感染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