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佐羅》10月殺入中國 上海或成巡演首站

時間:2011-07-07 17:00:15 | 來源:解放網-新聞晚報

演出>

《佐羅》

《佐羅》

本週五晚,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將在上海大劇院首演,隨即將開啟全國200場的巡演大幕。然而,好戲尚未開鑼,有消息傳出倫敦西區經典音樂劇《佐羅》將於今年10月登陸中國,展開首輪超百場的巡演,上海很可能成為“佐羅”此行的首站。

自2002年上海大劇院首度引進音樂劇《悲慘世界》,整整十年不間斷的市場培育,上海作為中國乃至亞洲音樂劇重鎮的地位逐漸確立。因此,“佐羅”標誌性的“Z”字能否成為上海音樂劇市場的“十年之鑒”,值得期待。

十年引進經典不斷

在2002年之前,音樂劇對於大部分中國觀眾而言,還是一個陌生的藝術形式,而上海大劇院的首開先河卻一發而不可收,當《獅子王》演到100場時,音樂劇在中國的潛在市場開始浮出水面。

“國外音樂劇的發展用了100年,我們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就快速培育起了一批觀眾,説明上海的城市人口和經濟文化的發達程度能給音樂劇的發展提供支撐。 ”2008年引進 《髮膠星夢》時,上海大劇院藝術總監錢世錦就曾向記者展望了申城音樂劇市場巨大的潛力。

2006年的《獅子王》之後,大劇院在引進作品的風格上做了一些嘗試,此後的《媽媽咪呀!》、《髮膠星夢》、《歌舞青春》,年輕和潮流化的改變一下子擴大了觀眾基礎。

與此同時,國內的演出商們漸漸發現了音樂劇這塊 “香餑餑”,紛紛從百老彙搬來了《阿依達》、《42街》、《名揚四海》等經典劇目,甚至把《貓》也請來“回爐”。觀眾的眼界越來越高,引進作品的類型逐漸多元化,如法國的《小王子》、奧地利的《茜茜公主》等。

亞洲首演愈發超前

申城音樂劇市場經歷了十年的培育,逐漸有了自信和勇氣。 《媽媽咪呀!》中文版的推出便是佐證。然而,對於真正的音樂劇迷而言,還是更希望看到來自百老彙和倫敦西區的原版作品,於是,在倫敦及歐洲熱演了1000多場的音樂劇《佐羅》,剛一傳出來華的消息便有業內人士打聽接盤。

此外,該劇備受關注的另一原因則是國內演出商的 “超前”意識。按照以往的巡演慣例,一部成功且熱門的劇目,一般先是從倫敦西區或美國百老彙兩地開始首演,隨後在歐洲或美洲進行巡演,最後才是全球巡演。當年,上海大劇院斥資4000萬從迪士尼手中拿到了《獅子王》的亞洲首演,100場次的演出還吸引到了港澳臺地區的遊客觀眾。

此次《佐羅》則是直接從歐洲將原班人馬“截道”中國,“亞洲首演”的概念也越來越超前。最讓業內人士吃驚的是,此次以5000萬元大手筆從倫敦引進該劇的演藝機構,竟然是地處內陸的成都演藝集團,而非上海、北京的演出巨頭。

瑞奇·馬丁唱紅“佐羅”

“佐羅”在全世界範圍都可謂家喻戶曉,而音樂劇版《佐羅》的一炮而紅,瑞奇·馬丁的加盟絕對功不可沒。

據悉,作為典型的英雄大片式音樂劇,《佐羅》在挑選演員上費了不少功夫,在倫敦西區首輪演出時,製作方狠下血本請來了著名歌星瑞奇·馬丁擔綱主演,憑藉馬丁的唱功和人氣,《佐羅》一夜暴紅。該劇從2008年7月首演,至今已連續上演1000多場,就連“音樂劇之父”韋伯也在首演後大讚:“《佐羅》會偷走你的心。 ”

雖然是在倫敦西區首演,但音樂劇《佐羅》的製作班底則是從美國百老彙、迪士尼和好萊塢抽調而來,因此在整體風格上更像一部好萊塢大片。

瘋狂的弗拉明戈舞蹈、熱情的吉普賽音樂、刺激的擊劍打鬥和變幻莫測的煙火幻術,完全革新了傳統音樂劇的表演形式,非常能討好音樂劇迷的口味。加之《佐羅》的故事在中國也有廣泛的觀眾基礎,因此今年10月該劇在中國市場能否引發轟動效應,值得期待。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