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歌劇《趙氏孤兒》人物造型曝光 唱段震撼人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6-08 15:54:42 | 文章來源: 搜狐娛樂

歌劇《趙氏孤兒》人物造型曝光 唱段震撼人心

國家大劇院第三屆歌劇節進行過半,取材于中國古典戲劇的原創歌劇《趙氏孤兒》將是大劇院傾力捧獻的下一部震撼之作。日前,該劇已進入了排練的最關鍵時段,可謂箭在弓上,蓄勢待發。5月31日,該劇的服裝造型首次向媒體進行了展示,作為一部古裝歌劇,《趙氏孤兒》的人物造型可謂極盡古典之美。

奧運會首席服裝設計再發力:人物造型成發佈會“高光點”

發佈會上,導演陳薪伊攜舞美設計高廣健“坐鎮”,袁晨野、周曉琳、金鄭建、張英席、王傳越眾多主演也紛紛亮相。雖然作為該劇服裝設計的李銳丁沒能來到現場,但出自他手的人物造型卻成為了當天最搶鏡頭的高光點。曾擔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首席服裝設計師的李銳丁此番在歌劇《趙氏孤兒》的創作上,無疑也頗下了一番心力,當天所展示的造型再次證明了他的實力和創造力。

全劇中的各位義士無不令人眼前一亮。趙盾乃勇狂之義士,白髮長袍,透著一股仙氣;公孫杵臼屬儒狂之智者,仿佛一位道家老者遁世獨立;韓厥被定義為捨身取義之猛士,金銅色的鎧甲透著銳利的英氣。市井小民程嬰的隱忍與智慧,則以墨綠的主色調透出忠良、老實與儒雅的風範。全劇最關鍵的女性角色——莊姬公主是男人世界裏最動人的一抹亮色:高貴華麗的水粉色長裙,配以無比精緻的宮廷刺繡,透出女性的柔媚與浪漫,正是美得這樣極致才使“她的死像滔天大浪,將一個懦弱的人抽醒!”

李銳丁為這部古典大戲絕妙的融入了相當出色的時尚元素,人們甚至能夠從公孫杵臼的長髮長髯中看到今年Fendi的流行色金銅和白。此外,強調材質的肌理感,也是李銳丁絕不含糊的細節追求,用他的話來説:“這不是顛覆性的先鋒藝術,而是一個全新的新古典風格。”

導演陳薪伊介紹,此次對每一位義士的形象都是斟酌再三的精心設計與定位,力求對這些“大仁、大義、大智之士”進行個性化的詮釋,賦予每個人特殊的美學意義。陳薪伊導演還表示,此次創作的原則是要把血腥作“點”的瞬間解決,將大義作“面”的鋪陳、渲染。她説:“如何詮釋義士之死與如何處理程嬰之活,都是創作的重點!我們要構築三維空間的視覺審美焦點!每一位義士的死都將有一種古典的壯美。”

高廣健被“綁架”:締造傾斜的世界

擔任此次《趙氏孤兒》舞美設計的,是國家大劇院的舞美總監高廣健。他笑稱自己的參與是被陳薪伊導演“綁架”來的。在今年1月大劇院《圖蘭朵》赴南韓巡演的飛機上,陳薪伊問起高廣健對《趙氏孤兒》這個題材是否有什麼想法,高廣健知無不言,暢談了這個一直讓他很看重的故事。當飛機降落在南韓機場,陳薪伊已認定,《趙氏孤兒》的舞美設計非高廣健不可。

高廣健表示,他一直有一個想法,假如有一天自己要作歌劇導演的話,那麼《趙氏孤兒》一定是首選,因為這個故事太深刻、太豐富了,為創作者提供了極大的藝術空間。這一次在舞美設計中,高廣健大膽揮灑出了他的想像力。

此次《趙氏孤兒》並沒有採用完全寫實的布景效果,而是以一個巨大的傾斜臺面,形成概念化的視覺主題,頗帶有現代象徵主義的意味,同時刻意避免了繁複華麗的元素與視覺符號的鋪張濫用。高廣建説:“春秋是歷史上一個十分特殊的時期,整個社會都處在一個紛亂的狀態,這個斜面正是對這種不平衡的一種反應。同時,高廣健也力圖呈現出一種土地的質感,這種質感正是故事發生地晉國,也就是今天山西的風貌與氣場。“我希望這樣的感覺能夠讓人們穿透歷史産生聯想,只有這樣的土地,才能養育出這樣一群人。”

三段咏嘆唱出中國式壯麗抒情

發佈會當天,袁晨野、周曉琳、金鄭建、張英席、王傳越五位主演首次“披掛上陣”,以劇中造型示人,並現場演唱了劇中的精彩唱段:程嬰的《我是一個醫生》、公主的《托孤》以及趙武的《雨越下越猛》。雖然在發佈會上展示的僅是該劇的冰山一角,卻以深入人心的動人旋律和中國式的壯麗抒情震撼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

袁晨野演唱的《我是一個醫生》展現出這位市井小民的膽小懦弱與貪圖安逸,甚至在其中用音樂的色彩透出了一點淡淡的幽默。然而這樣的處理,正是要同他之後的轉變形成鮮明的對比,從他抱起趙氏孤兒那一瞬間,這個草澤醫生,便再也回不到一介草民的安逸生活中去了。

由公主所演唱的《托孤》片段,演唱絕望哀切,表演悽婉動人,水粉色的衣衫顯示出一種無助的美艷和臨死前的絕決,陳薪伊對此解讀:“世界是混沌的,生命是美麗的——公主的形象僅就這一點就該引人憐憫……希望在黎明的美麗中被毀滅。”

而趙武的咏嘆調《雨越下越猛》,展現了趙氏孤兒在得知自己身世後的驚訝、震動與脫胎換骨的蛻變,高昂動情的演唱,令人聽過之後震動不已。

附:演員表

袁晨野、孫礫 飾程嬰(男中音)

金鄭建、王凱 飾屠岸賈(男高音)

莫華倫、陳勇、張英席 飾趙武(男高音)

周曉琳 飾公主(女高音)

梁寧、張卓 飾程嬰妻(女中音)

田浩江、關致京 飾公孫杵臼(男低音)

楊毅 飾 趙盾(男低音)

王傳越 飾韓厥(男高音)

李想 飾 晉王(男高音)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