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中法藝術團體聯手 “聲聲不息”音樂會6月上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31 16:30:29 | 文章來源: 新浪娛樂

 演出海報

演出海報

 里昂鍵盤打擊樂團

里昂鍵盤打擊樂團

6月12日,國際節日合唱團(IFC)、北京新雅空氣樂團和法國里昂鍵盤打擊樂團將聯手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奉獻一場名為“聲聲不息”的室內樂演出。

《道》是中國著名作曲家何少英先生由老子的《道德經》激發靈感而作,此次演出將是這部打擊樂和聲樂創新作品的全球首演。聆聽《道》,是一次將感官、精神和智慧融為一體的奇妙旅程,在音符中體味自然,在精妙的人聲、打擊樂和自然之音的呼應中找尋從混沌之中孕育秩序的哲學頓悟,這將是一次啟迪之旅,駕馭音樂自由徜徉于智慧海洋的美妙體驗。

五千余言的《道德經》涉及天文地理、自然萬物、政治經濟、國家軍事、萬眾生息、為學為道,被認為是一部極其深奧甚至玄妙的哲學巨著。但是,通過音樂這個奇妙的媒介,感悟“道”,卻是簡單樸素的。

作曲家何少英先生如是説:“跨越兩千多年的時空,與中國的先哲老子對話,他是那麼的神奇、遙遠、飄渺、偉大,我是那樣的無知與渺小。可我感覺到他親切地出現在我面前,指導著我的思想並激發出我的創作靈感。”

國際節日合唱團簡介

1. IFC的成立

IFC國際節日合唱團(International Festival Chorus)由活躍在北京舞臺的英國指揮家尼克·史密斯以及合唱藝術推廣人貝傑明,芮南溪于2002年共同發起創辦,並在此之後以高水準的合唱表演著稱,成為京城國際文化生活的一大亮點。 IFC的成立致力於將全球經典合唱作品呈現于北京的舞臺,推動東西方文化交流,為北京邁進國際化大都市的進程增添一份力量。

2. IFC的團員構成和運作方式

IFC的成員構成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個駐紮在北京的合唱團由來自各種不同文化和生活背景的音樂家組成,這與中國濃厚的音樂傳統和北京多元化的國際都市氛圍不謀而合,他們熱心參與北京的音樂文化,積極向中國觀眾介紹西方合唱音樂。目前,合唱團團員的國籍包括:中國,澳大利亞,比利時,英國,加拿大,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義大利,日本,馬來西亞,葡萄牙,俄羅斯,新加坡,瑞典和美國。

IFC的運作方式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IFC組委會的成員均由志願者組成,定期舉行組委會會議,商討IFC發展計劃並一同解決問題。IFC每年定期上演三場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同時,每年在仲夏之際,舉辦一場小型的牧歌草坪音樂會為慈善機構募捐;每隔2-3年,還推出大型舞臺音樂劇。IFC的排練模式鬆緊有度,以音樂會為導向,排練在每場音樂會的前兩個月開始安排。IFC的每一場音樂會,都能滿足團員們希望在音樂上富有挑戰性的需求,並使其成為一件同時令觀眾和團員充分享受的寶貴經歷。另外,國際節日合唱團兒童合唱團,在海倫娜·默奇的指揮下于2006年11月初次登臺,並於2008年參與演出了音樂劇《霧都孤兒》。IFC從組建至今不斷發展壯大,合唱團團員馬克·古丁在2003年由北京移居上海後,創立了上海國際節日合唱團。北京國際節日合唱團和上海國際節日合唱團均由尼克·史密斯擔任指揮。

3. IFC成立以來的成就

國際節日合唱團自成立以來,向中國舞臺推出了大量高水準的演出,在音樂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績:首先,從曲目廣度而言,跨越從歐洲中世紀作品到20世紀當代創作作品,從西方古典合唱精品、歌劇、音樂劇到中國經典合唱作品,其中包括諸多作品的中國首演,例如巴赫的《B小調彌撒》和普朗克的《光榮頌》,還有備受中國觀眾歡迎的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等;同時,IFC作為一個國際合唱藝術交流的平臺,吸引全球的精英音樂家與之合作,他們作為特邀指揮家或獨唱演員參與到音樂會中,給中國舞臺增添異彩,這之中包括享譽全球的女高音歌唱家埃瑪·柯克碧(英國),指揮家安德魯·內辛格(英國)和安娜·奧維(挪威)等。

國際節日合唱團不僅注重締造音樂經典,更以回報社會為己任,借助音樂傳播愛心,惠及更大的援助力量。例如,2005年IFC為東南亞遭海嘯襲擊的災民籌款建房舉行音樂會,2008年將音樂劇《霧都孤兒》的全部收入捐獻汶川地震災區作為音樂教室重建基金。另外,IFC通過長期開放綵排,讓很多弱勢群體的孩子有機會欣賞到高水準的現場表演。IFC樂團還長期輔導北京市青少年宮樂隊,並向北京的多家學校提供一對一樂隊排練作為音樂教育課,為學生們創造向中國頂尖專業音樂家學習並與他們一起演奏的機會。

北京新雅空氣樂團簡介

新雅空氣室內管弦樂隊成立於2002年,是中國音樂舞臺上最為活躍且多元化的古典樂隊之一。新雅空氣將最優秀的音樂家匯聚在今日中國,為整個室內音樂傳統注入了自己的模式,從二人、四人或多人的密切協作發展到大規模的管弦樂團,新雅空氣可謂真正的“合眾為一”。

在藝術總監尼古拉斯·史密斯的帶領下,新雅空氣以富有靈感的表演和新穎的節目編排而為人稱道。樂隊的保留曲目囊括了巴洛克時期到21世紀的多種風格,強調適時表演,這在中國主要古典樂隊中是獨樹一幟的。樂隊與北京國際節日合唱團長期合作,為觀眾帶來了很從未向中國觀眾展現的精彩演出,包括巴赫的《馬太受難曲》,

朗伯的《裏奧格蘭德》,普契尼的《光榮彌撒》,普朗克的《歌莉婭》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詩篇交響曲》。新雅空氣還首次在中國舉行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協奏曲音樂會,由管弦樂隊卓越的首席小提琴手靳海音擔當獨奏。2003年新雅空氣成為第一支在大型百老彙歌劇 —— 科特·威爾的《黑暗中的女郎》演出的中國樂隊。

新雅空氣與北京中山音樂堂——首都最經典的音樂劇場之一——淵源頗深,自2002年以來定期在那裏演出。除北京外,新雅空氣還在中國各大城市演出,包括上海、深圳、佛山、東莞、武漢、青島、成都和瀋陽。

新雅空氣與一批傑出的中外指揮家攜手合作,如戴維·威爾科克斯爵士、安娜蘭迪納·奧弗比、安德魯·內辛加、范燾、伊夫·帕蒙蒂;還與世界級演奏/歌唱家合作,如埃瑪·柯克比女爵、梁寧、讓。斯帝默、呂思清、邁克爾·斯特林和克勞斯·貝斯勒。

自成立之日起,新雅空氣一直關注教育項目和開發年輕觀眾。樂隊與中國木偶劇院一直保持合作,通過普羅柯菲耶夫的《彼得和狼》,聖桑的《動物狂歡節》和《大象巴芭》,向中國家庭介紹西方古典音樂。最近舉辦的音樂會還為當地學音樂的中學生制定了輔導項目。

法國里昂鍵盤打擊樂團簡介

這是由五位充滿激情而嚴謹的音樂人于1983年組成的團體,他們勇於改革創新,是一支獨特的五重奏打擊樂團,力求不斷發展的保留曲目。樂隊的樂器包括馬林巴琴、電顫琴和木琴,他們追求卓越,喜歡與觀眾進行交流,他們的演奏超越了音樂的種類、形式和技術,將傳統的音樂加以變通和改造。他們的演出吸引了從里昂到上海的很多觀眾,完美的節奏,細膩的旋律,演出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巴赫、拉威爾,扎帕和現代的音樂人在這裡相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