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未來大師”登場 室內樂在滬不再“曲高和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01 14:49:14 | 文章來源: 解放網-解放日報

室內樂在演出市場向來是“叫好不叫座”的典範。但在東方藝術中心不大的羅馬形演奏廳裏,“室內樂”卻常年開“小灶”,且爐火越來越旺。世博會閉幕前,6場“未來大師”(歐美)獨奏重奏系列音樂會受到了觀眾的追捧,從塞伊絲和格韋塔澤小提琴、鋼琴二重奏音樂會,到希姆庫斯的鋼琴獨奏音樂會、德國漢謝爾弦樂四重奏音樂會,每場330張音樂會票在開演前基本都被搶購一空。上周亮相的倫敦舒伯特室內樂團音樂會,演出票提前幾週就全部售罄。

“未來大師”系列音樂會已經做了3年半,硬是靠60場演出打開了市場。“我們證明了一點:室內樂不應該、也不會一直曲高和寡。上海觀眾接受室內樂的程度,一定會逐漸和維也納、倫敦、紐約等音樂之都的觀眾接近。 ”東藝總經理林宏鳴這樣説。

室內樂有年輕觀眾才有未來

從2007年4月起,世界十幾國的精英藝術家們先後亮相 “未來大師”獨奏重奏系列音樂會。為了吸引更多觀眾,東藝售票處“未來大師”系列音樂會的功能表上,常年打出的是最低60元、學生價30元,再加上推出各種優惠套票,很多觀眾成了“未來大師”的鐵桿粉絲。目前,每場“未來大師”的售票份額中,至少三成是東藝常年會員的貢獻。

“未來大師”音樂會的觀眾中,有些是與父母一同前來的孩童,有些是在校大中學生,更多的則是一些已跨入職場的年輕白領。 “未來大師”鐵桿樂迷鄭先生表示:“我平時是做生物科技的。偶爾在網上看到‘未來大師’要演我很喜歡的一首電影插曲,我才第一次知道那是馬勒的作品,我就去聽了。雖然音樂會其他曲目都很陌生,卻讓我第一次發現室內樂如此動聽。 ”

面對這麼多年輕觀眾,“未來大師”們也感到不可思議。 “這簡直太令人驚訝了,我們每年在歐洲巡演,底下觀眾多是中年人或是互相攙扶的老人,感覺每回來看演出的觀眾都在長著歲數,卻越來越少有年輕人的身影。 ”德國漢謝爾弦樂四重奏的大提琴手馬蒂亞斯·卡爾薛表示:“我太迷戀上海的觀眾了,為他們演奏就感覺是在和摯友談心一樣,生怕在臺上的時間過得太快。 ”

室內樂需要長久“品牌效應”

“當初選擇嘗試‘未來大師’系列音樂會時,很多業內外朋友不看好這個演出樣式,有人善意提醒我們:這種室內樂演出只能偶爾為之,要成系列、成規模、成體系,簡直就等於‘在給自己下套’。 ”林宏鳴回憶説,一開始起步確實比較艱難,但大家認準一點,室內樂這個在西方與交響樂並駕齊驅的演出樣式,在上海絕不能用小場子、貴族化票價來抬高身價。但花費不菲請來的各國藝術家,靠三百多個座位怎麼消化成本?東藝四處奔走談判,贏得了興業基金的常年贊助,也讓票價走低成了可能。

通過三年多來的努力,一個年輕卻口碑上佳的品牌逐漸成形,並且反過來影響到了東藝其他室內樂演出。據了解,同期在東藝音樂廳舉辦的東方市民音樂會等其他演出系列中,室內樂專場的售票也在不斷攀升。

“明年下半年,‘未來大師’系列音樂會將走進第五個年頭,我們也在思考如何把這一室內樂系列推廣到更多群體中去,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能把演出搬到1953個座位的音樂廳裏,讓更多觀眾來現場聆聽”。林宏鳴透露,明年的“未來大師”系列將在原來的基礎上,邀請更多國家的一流藝術家,帶來更多形式的音樂組合,引進更多風格的演出曲目,讓室內樂這一經典藝術形式在上海找到更多知音。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