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安妮·索菲·穆特廣州舞臺三度加演 聽眾如癡如醉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4-29 16:18:36 | 文章來源: 大洋網-廣州日報

安妮-索菲-穆特

微笑

凝神

激情

安妮·索菲·穆特,當今世界小提琴演奏巨星,時隔近5年再度亮相廣州舞臺,這在本地文化舞臺上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大事。與2006年,與廣州交響樂團聯袂上演莫扎特的兩部小提琴協奏曲不同,前晚,“小提琴女神”在廣州大劇院舉行的是個人獨奏音樂會,與之相伴的,是已經合作了23年的鋼琴家藍伯特·歐爾吉斯。音樂會上,除了4首風格、色彩各異的作品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最令大家興奮的,恐怕當數在返場環節,穆特十分慷慨地三度加演,一次又一次帶給觀眾驚喜。

震撼:音色音量更勝鬚眉

前晚,當穆特身著演出海報上的藍色露肩晚禮服款款步出舞臺,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一首德彪西的《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拉開了音樂會的序幕,這首曾由作曲家自己首演的樂曲有著印象派標誌性的明媚色彩。在鋼琴g小調三和弦的背景之上,穆特奏出了堪稱美艷的主題,在時靜時動間,音樂的流動感令人心波盪漾……共3個樂章的門德爾松《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是上半場的重頭戲。舞臺上,優美的小提琴音色以及慢板樂章中小提琴與鋼琴的對話都讓人沉醉。

演奏時沒有誇張動作

相比之下,下半場的兩首作品是樂迷更為熟悉的。莫扎特的《降B大調第三十二號小提琴奏鳴曲》同樣有3個樂章,是一部相當感人的作品,但其中又不乏急速上下的快速音群和宛若自由揮灑而出的華彩旋律。作為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演奏權威,穆特將這首作品演奏得出神入化。作為一位女性演奏家,她在小提琴上所呈現的力度是讓人驚訝的,而由此帶來的音色、音量都給人以更勝鬚眉的感覺,沒有絲毫誇張的動作,卻十足的酷勁與瀟灑。

弓弦似要擦出火花

壓軸曲薩拉莎蒂的《卡門幻想曲》更可以説是這場音樂會最讓人期待的作品,在古典音樂被定為“小眾”的情況下,穆特的《卡門幻想曲》專輯曾狂售100萬張,時至今日仍有很多樂迷希望能偶遇一張原版。在這首充滿西班牙風情的作品中,穆特的小提琴是流淌的河水,時急時緩變化莫測,充分展現了小提琴音色的各種可能性;而歐爾吉斯的鋼琴則化作跳動的雨點,完美地融入河水之中,並激起微小的水花,二者的完美結合使得整首曲子渾然天成,令人心潮澎湃。從最初感性無比的引子,到歌劇《卡門》中最著名的唱段,美妙的旋律被穆特以無比戲劇化和充滿畫面感的方式奏出,作品漸漸進入了湍急的高潮部分,滑音、泛音、跳弓、頓弓、和弦、撥弦……更多的小提琴技巧的巧妙疊加,令琴音更顯絢麗多姿、光彩奪目,而穆特不僅左手手指在指板上迅速飛舞,琴弓和琴弦之間也幾乎擦出“火花”。看得出,“女神”對這支作品是全力以赴的,在樂段之間,她還不時以汗巾擦拭香肩。

餘音:“女神”便裝親近小樂迷

一首《卡門幻想曲》奏畢,全場沸騰了,人們為穆特高超的技藝、獨特的演繹所震撼,掌聲、叫好聲響成一片。第3次返場,穆特笑著告訴大家,她將加演一段選自格什溫歌劇的旋律;隨著音符的行進,現場的氣氛不斷升溫,穆特也顯得興致很高,又一次的加演讓全場觀眾激動不已,而這一次,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5號。此時,穆特的表情已經不再標誌性的肅穆,演奏也顯得更加隨心所欲,而當振奮人心的旋律又一次激情畫上休止符,很多樂迷都興奮得起身喝彩。正當人們懷疑,音樂會是否就此結束時,穆特和歐爾吉斯又一次來到臺前——這次帶來的是《匈牙利舞曲》第2號。

音樂會結束後,樂迷們在大廳排起了尾巴拐彎的超長長隊,沒有搶購到CD的樂迷也圍堵在簽名臺前希望近距離一睹芳容或拍一張近照發微網志。當穆特換了一身便裝亮相,工作人員不得不嚴陣以待。走下舞臺的“女神”顯得很平易近人,不僅和排在最前面的小朋友親切互動,還盡可能滿足每一位樂迷的簽名及合影要求。

微觀察

高雅演出非要賣高價?

穆特這場音樂會並非沒有遺憾。2006年,“女神”首訪廣州,創下了廣州高雅音樂演出市場上的“天價”紀錄——最高票價1280元,但仍然一票難求;時隔5年,穆特這場獨奏音樂會的最高票價漲至2280元,有些觀眾顯然有點望而生畏了。在現場,記者看到1000元以下的區域上座率很高,而一樓的貴价區域開場時甚至有整排的空位。音樂大師5年才來一次,很多樂迷可能因為囊中羞澀而與之擦肩而過,讓人不禁扼腕——這何嘗不是一種優質資源浪費?!

“到大劇院看演出的,未必是真正喜歡藝術的。”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肯定地説,這裡已經成為廣州一景,不僅是一個演出場所,還是一個觀光勝地,就像北京的國家大劇院,很多人走進劇院不是為了看藝術家,而是為了看這個建築本身。“大劇院開幕以來為廣州帶來了很多好演出,但是高高在上的票價似乎卻將許多普通樂迷拒之門外。就拿穆特來説,她的名氣和地位卻在多年前就已經到達頂峰,演出費用不可能大幅度上漲,而且,廣州大劇院比星海音樂廳多了約400個座位,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即便大劇院場地費用高出星海十多萬元,穆特此次來廣州的票價是否就應該如此飆高,也還是值得商榷。”

記者了解到,在穆特之前,小提琴超新星希拉裏·哈恩以及鋼琴新女王王羽佳的音樂會雖然都是樂迷翹首以盼的,但上座率都不盡如人意。在王羽佳音樂會的翌日,廣州一資深古典音樂主持人在微網志上發飆,稱音樂家和觀眾都被嚴重傷害。原來,本該保持私密性的排練走臺居然有觀光遊客闖入,而音樂會現場,手機聲、塑膠袋聲、相機閃光燈等都紛紛出現了。這位主持人説,把門票價位定那麼高,只要賣出3成就回本,再多賣就是賺到的做法非常傷害真樂迷和廣州的演出市場。雖然不知他説的是否屬實,但筆者希望能有更多真正喜歡藝術的人能夠親近大師、親近高品位的演出。(蘇蕾)

對話穆特

她與作曲家

簽了“心靈契約”

音樂會之前,穆特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舞臺之下,這位“小提琴女神”顯得時尚又親和,一身黑色西服之下,一件桃紅色深V恤和一雙細高跟鞋讓她在幹練灑脫之外不乏女人味;回答問題時,她的面部表情十分豐富,燦爛的笑容相當迷人。

藝術不是奧林匹克,沒有世界紀錄,也沒有誰比誰更好

廣州日報:您以擅長演奏莫扎特的作品著稱,您怎麼看這位古典大師?

穆特:對於我來説,他是古典音樂金字塔尖上的作曲家。演奏他的作品很難,因為他的音樂都很純凈,光靠技巧很難表達。

廣州日報:古典樂壇每年都出現新星,但您的地位一直無人能撼動,有什麼經驗和大家分享?

穆特:謝謝你對我的評價。其實藝術不是奧林匹克,沒有世界紀錄,也沒有誰比誰更好。我一直努力成為一個盡可能完美的演奏家,而演奏家是為作曲家服務的,真正能在歷史上留名並讓人們記住的,永遠是作曲家。演奏家必須面對這樣的現實,同時忠於作曲家。對演奏家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技巧,也不是練習時間的長短,而是與作曲家在心靈上的契約,一旦有了這個契約,就能更好地為作曲家服務,更好地表達他們的作品。

廣州日報:未來還希望有什麼樣的突破嗎?

穆特:我希望在曲目上還能不斷地完善和成熟。去年秋天開始,我和“紐約愛樂”合作,上演四套全新的曲目。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完成了前三次的演出。我希望通過自己不斷的演奏,能更好地感知音樂,成為更“完整”的音樂家。

廣州日報:您為什麼很熱衷於慈善呢?

穆特:藝術家通過表演去賺錢是天經地義的,我們沒有理由去餓肚子。與此同時,藝術家也有義務回饋社會,我們有比別人多的機會做慈善,我希望能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傳播愛。幾年前,中國汶川發生地震後,我的基金會就曾給予經濟支援。

對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是藝術造詣,市場行銷只能錦上添花

廣州日報:您怎麼看近年來古典音樂的發展?

穆特:近些年,古典音樂更重要的,似乎是市場行銷。同時,大眾媒體的發展讓更多人可以大量獲取古典音樂的資訊。中國現代的古典音樂的發展也很不錯,出現了很多有潛力的音樂家,這和中國的音樂教育體制很嚴格以及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們有關係。

廣州日報:這幾年的確有一些商業包裝很成功的古典音樂家,他們的演出票價已遠遠超過同一水準甚至更高水準的音樂家,您怎麼看?

穆特:這種情況的確是有的,這就是人生,總有不公平的地方。但是對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藝術造詣,市場行銷只能是錦上添花。觀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如果功力不夠而過分商業包裝,那麼一定走不長遠。

廣州日報:説到從小讓孩子學習音樂,您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是否也是這麼做的?

穆特:當然!我的兩個孩子都是從五六歲開始學習樂器,這是小孩子最常見的開始接觸、學習音樂的年齡。他們都是從鋼琴學起,現在兒子還是在學鋼琴,而女兒之後轉了長笛,不過,她現在更主要的興趣是芭蕾舞。我覺得,從小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感知力是非常正確的做法。我知道在中國的音樂教育是很嚴謹的,我覺得這樣很好。此外,我想説,現在世界上更需要的是指揮家,尤其是女性指揮家,希望中國也能出現這樣的人才。

廣州日報:現在古典樂壇很多著名演奏家都轉向做指揮,您有這方面計劃嗎?

穆特:我是從小提琴首席變成獨奏家的。過去,小提琴首席在一定意義上就相當於指揮。但對我而言,成為一名指揮還是需要完全不同的技巧和知識,所以,我沒有計劃轉向做指揮,也不是每一個獨奏家都有轉變成指揮的天賦。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