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搜狐戲劇:粵語版《金鎖記》擰死愛的張愛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4-12 16:46:26 | 文章來源: 搜狐娛樂

粵語話劇《金鎖記》劇照

粵語話劇《金鎖記》劇照

誰甘心將愛情至於死地?張愛玲。

話劇《金鎖記》的臺詞中再現了張愛玲經典的三文魚比喻。三文魚成千上萬地産卵,最後能在優勝劣汰的大自然中存留的不過是寥寥幾個。張愛玲多麼喜歡這樣的比喻。茍合的愛情,正如《傾城之戀》的那對修成正果的戀人一樣,僅僅是個哭笑不得的悲涼“傳奇”罷了。在張愛玲筆下,更多愛情都歸為半路夭折的三文魚卵。如若得不到愛情,張愛玲便會主動割破,總比在叢林法則中弄得千瘡百孔畸形存活更好。

《金鎖記》寫的是張愛玲心目中極端的女人。曹七巧的仇恨源於她從不曾完整地佔有過健全的男人。她被騙到了金家,這是她的一個説法,她臨死前,張愛玲寫道,曹七巧十八九歲時,“喜歡她的有肉店裏的朝祿,她哥哥的結拜弟兄丁玉根,張少泉,還有沈裁縫的兒子。喜歡她,也許只是喜歡跟她開開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們中的一個,往後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對她有點真心。”現在一切都晚了。對於每個想得到愛的女人,不論她嫁給了金家健全的男人還是不健全的男人,一切都晚了。每個男人不是身體上,就是靈魂上,多多少少有點殘廢。但七巧的悲劇就在於她並不知道每個男人都已經殘廢了的真相,她的佔有來源於得不到。即使她得到了,她仍舊會發現每個男人不過是也是軟的,畢竟她只是一個被利用工具。她的怨恨亦並非因為自身得不到而轉向報復,而是對一切愛的否定。這是張愛玲的決絕。

粵語版的《金鎖記》仍舊太明媚。在話劇最後一幕,七巧騎在三爺的背上,高喊自己的仇恨來源於男人和社會的仇恨,其實已降低了張愛玲的絕對透徹。仇恨其實來源於對七巧對男人和女人直接的否定,甚至用自相殘殺的方式來毀滅它。毀滅愛!在長安身上可以找到張愛玲如何去毀滅愛的。童世舫也不過是一個“殘廢”的男人,張愛玲很早就知曉,但她並沒有等長安發現這個真相,就讓曹七巧親手毀掉。張愛玲借著這種對愛的禁止,而保留著對情愛期待的一點點溫暖。因為她清楚他們最後不過是個悲劇罷了,就算沒有曹七巧,也會重復曹七巧的悲劇。長安的“認命”無疑為整個故事帶來了淒涼的美。

我期待在話劇中尋找《金鎖記》中的樓梯“一級一級上去,通入沒有光的所在。”但並沒有找到。粵語在具體表現上很有點遺憾,它不能更好地傳遞出張愛玲的冷靜的殘酷。在平靜的地方,它顯得過於溫柔;在激越的地方,它太吵鬧;在戲劇化時,它顯得TVB模式。年輕的曹七巧過於賣力和鋒芒畢露,老年的曹七巧過於潑婦。劇本也過於類聚。事實上,曹七巧有著女人的最冷靜、自毀和深沉的一面,她並不太急於在情景中投射自己。因為她有著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的藝術氣質。但話劇並不能讓我看到曹七巧複雜的內在性格,她走入了很多套路之中,卻沒有了張愛玲的影子。也許張愛玲並不適宜舞臺劇。

和大多數小資的印象不一樣,張愛玲並不寫風花雪月的故事,而是用筆作刀將愛情一個個捅死,直到血肉模糊。她不憎恨,也不憐憫,不幽默,也不熱愛。她是坦率的殘酷。男人不過是《封鎖》結尾中的甲蟲一般卑賤,女人如同曹七巧的女兒一樣,試過一次不行就認命。愛情如果存在的話,不過是《封鎖》中的一霎那的調情,或者《愛》中的一句:“噢,你也在這裡嗎?”(文/孔銳才)

搜狐戲劇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給我們投稿:sohudrama@sohu.com,優稿優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