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金鎖記》亮相上海 許鞍華:戲劇版更有感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4-11 14:14:54 | 文章來源: 搜狐娛樂

《金鎖記》是許鞍華的首部舞臺作品

《金鎖記》是許鞍華的首部舞臺作品

曾被傅雷讚譽為“文壇最美收穫之一”的張愛玲中篇小説《金鎖記》,被著名作家王安憶、香港導演許鞍華、個性演員焦媛聯手搬上舞臺後,創造了全國4地連演10場的轟動效應。時隔兩年,這部作品將於4月15日至16日在藝海劇院亮相。

王安憶:其實我不是張迷

《金鎖記》是王安憶改編的首個舞臺劇劇本,最初曾由著名導演黃蜀芹操刀,並於2004年在上海話劇中心首演,兩年前則被香港焦媛實驗劇團與導演許鞍華再度演繹。

談到內地版和港版的區別,王安憶含蓄表示:“或許是香港人更加熱愛張愛玲,港版的《金鎖記》排得水到渠成,演員們都很容易領會張愛玲。而當初內地排練時,我會被三天兩頭拉到劇組,向演員介紹張愛玲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小説到底要表現什麼,好像我是個張愛玲的專家,但其實我不是張迷。”

許鞍華:戲劇版更有感覺

曾拍攝過電影《傾城之戀》及《半生緣》的許鞍華,被認為是最能讀懂張愛玲的女導演,《金鎖記》是她執導了30年電影后的首部舞臺作品。許鞍華笑説:“選《金鎖記》因為那是張愛玲寫得最好的小説。至於將它搬上舞臺而不是銀幕,是因為我覺得戲劇更適合表現張愛玲的作品。”

港版的《金鎖記》布景非常簡單,許鞍華直言,這是有意為之,“我不想刻意營造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布景,觀眾主要還是看演員,布景簡單留給觀眾的幻想空間也更大。”

焦媛:為找感覺而裹腳

看過話劇《金鎖記》的人都驚訝于焦媛在劇中的極致表現,她將“曹七巧”由愛生怨、由怨到恨,最終壓抑扭曲到變態的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

《金鎖記》中最觸目驚心的莫過於第二幕中,瘋狂報復家人的七巧居然在女兒已上學後還要逼迫她裹腳,而為讓演員“感同身受”,許鞍華不惜讓焦媛也裹腳,這令她痛得眼淚直流。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這瘋狂的第二幕給觀眾留下的深刻印象。難怪王安憶看後亦讚許:“焦媛把每一場戲都處理得十分搶眼。”(來源/上海青年報)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