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相聲小劇場經營頻現理念之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01 13:43:25 | 文章來源: 文化創意産業週刊

相聲創新在於內容還是形式?

除了在相聲小劇場是否該商業化問題上眾多小劇場創辦者觀點不一致以外,相聲如何創新的問題也是爭論焦點。當下商業化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種類的新形式相聲,這其中就包括了先鋒相聲劇、酷口相聲等在形式上有所創新的相聲。

作為先鋒相聲劇場鳴樂匯的創始人,李鳴宇這個典型的“80後”更傾向於在形式上對於相聲進行革新,他認為先鋒相聲劇是對相聲的一種全新認識。他解釋道:“內容當然重要,但形式更需要變革。因為小品也好,戲劇也好,它們借鑒了相聲很多的東西,相聲也應該吸收其他藝術形式為自己服務,但我們同時是在嚴守相聲的底線,並沒有改變相聲的本質,我們只是把相聲的表現形式改變一下,讓它更加與時俱進,更加符合年輕人的口味。我們現在運用燈光、舞美、道具等一些形式,讓相聲以一種包袱更加密集的形式出現。”

而賈侖則認為,現在一些新形式的相聲不一定長久。

“這些所謂的新形式相聲可能變身為另外一種藝術形式,但肯定不是相聲了。相聲最簡單的就是兩位相聲演員,兩個麥克風,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模倣來講故事,配合幽默給人以觸動。背離了這些就不叫相聲了。”賈侖強調。

然而在王笑天看來,相聲形式的創新是為了更加適應市場的需要。“什麼嘻哈相聲、酷口相聲,其實只是在外包裝上發生了變化,目的是吸引不同層次的人來聽相聲,畢竟眾口難調。”

相比于不斷翻新的相聲形式,宋德全認為相聲的創新應該集中在內容上。“相聲的形式不應該改變,我們應該注重從內容上去創新。很多相聲創新更多的是在迎合大眾浮躁的情緒。人們將相聲藝術簡單化理解了,認為它也應該去市場化,並非如此。”

賈侖也認為,相聲不需要燈光音響這些大道具的配合,這些東西更像是在演話劇。相聲表演講究“一抓就有,一扔就沒”。

“創新要從內容上去創新,侯寶林大師有一句話説得好,‘凡是創新的那是因為他們來不了。來的了他就不創新了’。”

為此,鳴樂匯的李鳴宇有著自己的看法,“現在所有相聲的規矩都是後人總結的規矩,相聲形式創新是真正在幫助相聲,而不是説我們把相聲的規矩越弄越死,越弄越嚴,這樣只能讓相聲的路越走越窄”。

相聲目的在於娛樂還是啟迪?

相聲作為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其目的是在於單純的娛樂,還是在於通過娛樂的方式使觀眾明白一些道理?

在賈侖看來,相聲語言就三個特點,精煉、幽默和準確,相聲不是嘩眾取寵;相聲要有自己的藝術功能,要有寓意,逗樂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你的表演,讓觀眾多少能受到一點啟迪。

“現在有很多小劇場的相聲超過了這個範疇,而一些觀眾也迎合了這種演出形式,其實那些所謂搞笑的葷段子,任何一個相聲演員都會説,但這並不是藝術。”賈侖為此憂心忡忡。

在張伯鑫看來,相聲就是應該以逗樂為目的,讓觀眾哈哈一樂,沒有那麼多的説教言辭。“相聲從古至今就是一門逗樂的藝術,能把觀眾逗樂了就是最大的目的,不需要給相聲加上很多的教育意義。”張伯鑫最近在搞一種最新形式的搖滾相聲,將搖滾和相聲結合到了一起。“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花錢到這裡來了能夠開懷大笑。”

李鳴宇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相聲的本質屬性就是娛樂,但娛樂要有底線。“我們不説任何黃段子,我們是靠新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方式來為現代相聲服務。相聲是個萬象歸宗的藝術,梆子、京劇都是相聲藝人在其所處的那個時代吸收的最流行的表演形式。我們創新的是方式,並不是某個作品。作品固然是要傳承,但如果我們只學習上一代留下來的東西,那我們這一代怎麼辦呢?”

宋德全有另外一種看法。“相聲的發展得需要契機。侯寶林那個時候遇到了廣播、姜昆那個時候遇到了電視,而郭德綱遇到了網路。藝術其實是個特殊的商品,不能過分商業化,相聲在某種意義上有凈化精神靈魂的作用,讓觀眾能通過相聲獲得一些知識、一些啟迪是最重要的。”

相聲的舞臺在小劇場還是多媒體?

事實上,所有的相聲演員都不否認小劇場是最適合相聲演出的場所。

賈侖認為,“小劇場是更適合相聲的,相聲是與觀眾面對面的演出,你要放在一個大舞臺那就沒效果了”。

而對於多媒體,賈侖則有著複雜的感情。“我們感謝電視,因為是它讓更多的人知道了相聲,但我們又很恨電視,很多相聲被迅速傳播以後,我們無法再去演出。唱歌是你會了才去唱,但相聲你要會説了就不去聽了,這也是個矛盾。”

但對於李鳴宇而言,多媒體是相聲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考慮過衍生産業鏈,我註冊了自己的公司,有獨立的演出許可證,現在我們創作了自己的電視劇本和電影劇本。以後會朝這兩個方向去努力。”張伯鑫説。

但對於張伯鑫而言,甚至連小劇場都不是相聲的最佳表演場所。“茶館才是最原汁原味的相聲表演場所,因為茶館是相聲演員離觀眾距離最近的表演場所,甚至要比小劇場更貼近觀眾。”

“所以茶館和小劇場也是不同的經營模式。茶館的優點第一是和觀眾的距離近;第二是演員能在茶館中表演,更能從生活中抓出一些包袱點,而且我們更敢説話,我們知道如何抓住一個點幽默諷刺時事,引起老百姓的共鳴,這是很多電視上經常出現的相聲演員做不到的。”

但張伯鑫並不排斥多媒體,“我們也會考慮去拍電視、拍電影,這些都是我們商業演出的一部分”。

雖然不同的相聲小劇場在關於相聲發展的理念上有著不同甚至對立的觀點,但事實上這些各有特色的小劇場並沒有為此“劍拔弩張”。

“相聲界要比外面想像得團結。”賈侖對記者説道,“儘管我和張伯鑫有著經營理念的不同,但我們還是師兄弟呢,有的時候我也會去他那説相聲,我們的私交還是相當不錯”。

為此張伯鑫也表示,其實大家都是在為相聲的發展謀求一條出路,只是方法不同。

而在王笑天看來,相聲師徒傳承的優良傳統讓中國的相聲演員們之間有著彼此無法割捨的聯繫。“相聲在表面上看好像誰罵誰幾句,看著不團結。其實往上走,很多人都是一個祖師爺的徒弟,這麼一看都沒必要説了。藝術理解的不同不代表個人關係的不好,私底下大家都是好朋友,藝術需要百家爭鳴嘛。”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